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白茫茫的世界。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屋顶,覆盖了街道,覆盖了远处的山峦。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巨大的、纯白色的画布,干净,却也空旷得令人心悸。
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或者说,是已经很久没有那种想要表达什么的欲望了。我的内心像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寂静而荒芜。那些曾经汹涌澎湃的情感,那些曾经炽热燃烧的理想,如今都像是被冻结在了深潭底部,再也泛不起一丝涟漪。
有时候,我会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想起那个在夏夜里追逐萤火虫的少年,想起那个在公交车上挺身而出的自己,想起那个在深夜冒险救助陌生人的身影。那些画面,如今看来,遥远得就像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故事。它们鲜活,明亮,充满了生命力,却又带着一种不真实的、梦幻般的感觉。
我真的……做过那些事吗?那个充满勇气和力量的“我”,真的是我吗?
我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自我怀疑。我甚至开始觉得,或许,那个勇敢的少年,只是我年少时幻想出来的一个角色,一个用来对抗这个残酷世界的、虚构的英雄形象。而现实中的我,从一开始,就是怯懦的,退缩的,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
这种想法让我感到更加疲惫和绝望。我像是一个被困在自己建造的迷宫里的囚徒,四周是冰冷的墙壁,找不到出口,也看不到希望。
我试着去接触一些人,一些事,试图打破这种死寂的状态。我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他们看起来都很开朗,很健谈,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们谈论着最新的电影,讨论着热门的新闻,分享着各自的旅行经历和成功经验。
我努力地想要融入他们,微笑着,附和着,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但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言行举止都显得刻意而僵硬。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我无法像他们那样,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坦然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害怕说错话,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脆弱,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渐渐地,我开始远离这些热闹的场合。我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或者捧着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无尽的沉默和寒冷。就像这个冬天的雪,越来越厚,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约我一起出来坐坐,说是有几个老同学从外地回来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见面的地方是一家安静的茶馆。除了我和打电话的那个同学,还有另外三个人,都是当年班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看起来变化不大,只是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成熟和世故。他们聊得很投机,从工作聊到家庭,从房子聊到车子,言语间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规划。
我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却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他们谈论的话题,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曾经也和他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拥有一切。但现在,我却觉得自己离那个目标越来越远。
聊到兴起,当年那个被称为“体育委员”的同学,拍着胸脯,大谈自己最近投资股票赚了多少多少钱,言语间充满了得意和炫耀。另一个当年成绩优异、被誉为“学霸”的同学,则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拿到了一个不错的offer,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继续努力。
听着他们的谈话,我心里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悲哀。他们都过得很好,很成功,很自信。但他们似乎都忘记了,或者说,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的艰辛、挫折和无奈。
而我,这个曾经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勇敢、更冲动的少年,如今却变得如此沉默,如此落寞。我就像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老人,独自坐在角落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感受着世界的冷漠和无情。
聚会快结束的时候,那个“体育委员”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哎,我说老兄,你怎么总是这么沉默寡言的?当年你不是挺能说的吗?是不是这些年受了什么刺激,变得深沉了?”
我勉强笑了笑,没有回答。我能说什么呢?难道要告诉他,我曾经也很“能说”,很“冲动”,甚至很“勇敢”?然后呢?告诉他我后来的怯懦和退缩?告诉他我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不,我不能。
我站起身,和他们一一告别。我说自己还有事,要先走一步。他们也没有挽留,只是笑着跟我道别。
走出茶馆,外面的雪似乎下得更大了。寒风夹杂着雪花,吹在我的脸上,像刀子一样疼。我裹紧了衣服,低下头,快步往家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路上,我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那个夏夜的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