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接过铜印,指腹蹭过凸起的纹路。
他望着顾承砚眼里的光,突然笑了:"顾先生,您这是要给他们...留个记号?"
顾承砚没笑。
他望着窖外越演越烈的混乱,望着白手套瘫坐在泥里,望着那台分析仪还在疯狂跳动的指针,轻声道:"不是记号。"他摸了摸胸前的铜梭,"是种子。"
苏若雪走到他身边,将沾着血的银丝轻轻缠在他手腕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银丝还带着她的体温,像条活的链子,把两个人的心跳拴在一起。
远处传来更密的警笛声,混着丝厂提前开工的汽笛,在晨雾里荡开。
窑外,白手套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他的分析仪屏幕上,"织心盟"三个铜字正缓缓浮现,在雪地里亮得刺眼。
顾承砚指尖的温度透过铜梭漫开,晨光里"织心"二字的刻痕像两道温热的血线。
他抬眼时,青鸟正猫着腰从侧道折返,军靴上沾着新翻的泥土,怀里还揣着半截枯枝——那是方才他从窑外老槐树上折的。
"顾先生,土坑填了三层松沙,铜梭压在最底下。"青鸟把枯枝往顾承砚手里一递,指节蹭过梭身的刻痕,"祭阵摆得像模像样,苏家秘丝缠了七圈,风一吹直晃,活像有人在半空吊纸钱。"他压低声音,喉结动了动,"方才埋梭时,我听见坡下有皮鞋响——是白手套那队人在撤,有个东洋崽子摔了个狗啃泥,爬起来时脸白得跟石灰墙似的。"
顾承砚捏着枯枝的手微紧。
秘丝在指腹勒出浅红的印子,那是苏若雪昨夜亲自从织机上拆的,每根丝里都混了守脉老匠人的血——不是真血,是染坊里用茜草熬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红汤。
他望着青鸟眼里跳动的光,突然笑了:"你说他们怕什么?
怕鬼?"
"怕他们自己心里的鬼。"苏若雪的声音从窑口传来。
她抱着个粗陶碗,碗里盛着温好的米浆,发梢还沾着窖底的潮气,"三十年前断梭会被抄时,白手套还是个给巡捕房提夜壶的小崽子。
他亲手把匠首们的盟书塞进火盆,却把'织心'铜梭的拓本藏在鞋底——"她走到顾承砚身边,将米浆递给他,指尖擦过他手背上的泥点,"昨夜我翻苏家旧账,发现那年冬天,巡捕房的煤钱突然多了三十两。"
顾承砚低头喝米浆,喉结滚动时,铜梭在胸前轻撞。
米浆里放了桂花糖,甜得发腻,却压不住舌尖泛起的腥——那是方才苏若雪用银针挑破他指尖取血时留下的。
他望着守脉人们静卧的石床,十二道呼吸像十二根绷直的丝,在窖里织成看不见的网。
最边上的陈阿公忽然动了动手指,指节在石面上敲出极轻的"笃"声,和苏若雪腕间银镯的响动合上了拍。
"若雪,你看。"他放下碗,蹲在陈阿公身侧。
老人的指甲盖泛着青,却随着某种看不见的节奏微微颤动,像春蚕在茧里翻身,"他们不是累,是在'织'。
活谱机的真频要十二人同调,可这假频...是十二颗心在织一张网。"他抬头时,目光扫过窖顶的窟窿,那里还漏着天光,"白手套怕的不是丝鸣,是他当年亲手掐灭的火种——现在这火种烧回来了,烧得他连分析仪都不敢信。"
苏若雪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陈阿公的手背。
老人的皮肤像老树皮,却暖得惊人,"可他们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他们在等。"顾承砚握住她的手,把她的指尖按在陈阿公腕间,"等这张网织到敌人脚底下。"他的拇指摩挲着她腕间的银镯,那是他们定亲时苏老爷打的,"你闻闻看,窖里是不是有股子新泥味?"
苏若雪吸了吸鼻子。
除了米浆的甜香,确实有股湿润的土腥,混着点焦糊——是方才青鸟烧桐油时留下的。
她忽然反应过来:"你让青鸟把铜梭埋在他们来路的土里...那股泥味是松沙翻起来的?"
"松沙透水,一下雨就会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