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们还会再来吗?”阿木忽然问。沈括望着被劫火洗礼过的伏牛山,望着满地的硫黄雕塑与汞晶簇,轻轻摇头:“不会了。但地脉的警示,会永远留在这里。”他摸了摸腰间的牛皮袋,父亲的血书残页还在,虽然残缺,却比任何时候都完整——因为那些没写完的话,早已被劫火刻进了天地之间。
毕竟,这世间最震撼的“余烬”,从来不是硫黄的阴燃,而是劫火过后的寂静——在这片寂静里,地脉用伤口写成的警示,会随晨雾、随溪流、随每一粒硫黄粉尘,飘向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告诉所有生灵:
贪婪的火焰终将熄灭,
但敬畏的种子,
必须在劫后的土地上,
永远生长。
而沈括与阿木的脚印,正沿着溪流延伸向远方,踩过的硫黄块发出“咔嚓”声,像在为这场劫火唱一首安魂曲——但愿这安魂曲,能让更多的人懂得:
劫后余烬里,
藏着天地最慈悲的提醒——
唯有敬畏,
方能在这世间,
安然前行。
《烬海·硫火劫》
第五章:劫火真章
寅时末刻的矿洞入口,沈括的指尖在岩石熔融处停留,触感像划过一块半凝的琥珀——橙红色的硫黄晶体里嵌着银亮的汞线,在晨雾中泛着幽光,像被封印的地脉血管,凝固着最后的愤怒。阿木蹲在旁边,盯着雕塑表面的橙黄色粉末,那些粉末正随着雾气轻轻震动,如同一群随时会起飞的毒蝶。
“三条矿脉呈‘品’字形交错。”沈括掏出随身携带的羊皮卷,上面画着伏牛山的地脉图,此刻在硫黄熏染的卷角处,“硫汞穴”三个字被火烤得发脆,“你看这熔融痕迹——中脉的硫黄层最厚,被凿穿时带动了左右两脉的汞矿,砷化物随汞蒸气溢出,遇硫黄焰立刻生成As?S?。”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抽搐,指缝间正是这种橙黄色粉末,“炼丹士避之如蛇蝎,称其‘见火生毒,遇水成杀’。”
阿木忽然指着雕塑的眼窝:“先生,那里有光!”凝固的硫黄层下,倭人的眼球被As?S?粉末染成橙红,瞳孔里凝着颗汞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像嵌着一颗剧毒的宝石。沈括知道,那是汞蒸气渗入眼球后,与眼房水的蛋白质反应,生成的汞蛋白结晶,而包裹着结晶的,正是致命的“火毒之精”。
“他们凿矿时,汞液顺着铁镐缝隙渗入手掌。”沈括摸了摸雕塑握拳的手指,指关节处的皮肤已被硫黄灼穿,露出白森森的骨茬,却在骨缝里发现了暗黑色的斑点——那是汞与骨骼中的钙反应,生成的硫化汞沉积,“砷化物随血液流入心脏,硫黄焰的高温又加速了汞的挥发,体内形成‘火毒循环’,死时连骨头都浸了毒。”
远处的海湾传来“哗啦”声,是燃烧的硫黄块坠入海水的响动。沈括望着海面上腾起的淡蓝色火焰,忽然想起《梦溪笔谈》里的记载:“As?S?遇盐卤则烈,其毒随水汽蒸腾,可毁船橹,蚀人肌骨。”此刻的“火湖”,正是地脉将“火毒之精”与海水盐分混合,织成的致命毒网,那些跳海逃生的倭寇,不过是从硫火的地狱,掉进了毒水的深渊。
“先生,你看这个。”阿木捡起半块烧黑的倭人护腕,金属表面刻着细密的咒文,却在As?S?粉末的覆盖下,显出“悔”字的轮廓——那不是人为刻痕,是砷化物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留下的黑色印记,像地脉用毒粉写下的判词。沈括忽然想起堪舆师临终前的惨叫,他曾以为自己在召唤“龙火”,却不知点燃的,是地脉里封存千年的“火毒之精”。
矿洞深处传来“滴滴答答”的声响,是液态硫黄从洞顶滴落,砸在地面的汞珠上,腾起极细的紫烟——那是S与hg生成hgS的过程,也是地脉在自我修复的征兆。沈括望着洞壁上的“硫汞穴”刻痕,忽然发现刻痕周围的岩石已被砷化物染成橙黄色,像一圈圈扩散的毒晕,警示着所有妄图靠近的生灵。
“当年祖父就是误触了这样的矿脉。”沈括的声音低沉,指尖划过洞壁上的灼痕,“他说过,地脉里的‘硫汞穴’就像人的心脏,乱凿就会‘失血’——只不过地脉的‘血’,是能焚人的火,能毒人的雾。”他忽然想起父亲血书里未写完的话,此刻看着满地的“火毒之精”,终于明白:所谓“劫火”,从来不是单纯的硫黄燃烧,而是硫、汞、砷在高温下的“毒火共生”,是地脉对贪婪者的“化学审判”。
阿木忽然指着洞口的“硫黄雕塑”,它们的姿势各异,却都指向矿洞深处,像在诉说最后的恐惧。沈括看见离他最近的雕塑,倭寇的指甲深深抠进岩石,指缝里嵌着橙黄色粉末,而岩石表面,竟被他的指甲划出了“贪”字的痕迹——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