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妄图玩火的狂妄,
终将引火焚身;
任何践踏平衡的贪婪,
终将付出代价。
毕竟,这世间最残酷的“劫火”,从来不是硫黄与硝石的爆炸,而是人心对“敬畏”的缺失——当贪婪让人类忘记了天地的底线,那么,所有的恶果,都不过是贪婪者给自己打造的“焚舟”,终将在劫火中,化作沧海一粟。
而沈括与阿木的脚印,正沿着海岸延伸向远方,踩过的硫黄块发出“咔嚓”声,像在为这场浩劫敲响丧钟——但愿这丧钟,能惊醒更多的人:
有些“火”,一旦点燃,便再难熄灭;
有些“舟”,一旦启航,便再难靠岸;
而敬畏,
才是人类在天地间,
永远的“避风港”。
《烬海·硫火劫》
第四章:劫后余烬
寅时三刻的伏牛山浸在淡灰色的晨雾里,沈括的靴底碾过凝固的硫黄,橙红色的块状物发出“咔嚓”脆响,迸出的细碎蓝焰如流萤般转瞬即逝——那是硫黄在115c的低温下持续阴燃,像大地未愈的伤口,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轻轻喘息。
“先生,他们的手……”阿木忽然停住脚步。最近的“硫黄雕塑”保持着扑地的姿势,右手向前伸出,指缝间嵌着银亮色的汞晶簇,在雾霭中闪着冷光,像握着一把凝固的毒剑。沈括蹲下身,指尖划过雕塑甲胄上的鎏金纹饰,却见鎏金层已被硫黄腐蚀,露出底下斑驳的铁锈,而铁锈与汞液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亚铁,正顺着甲胄缝隙蔓延,给这尊死亡的雕塑镀上更阴森的色彩。
“汞晶簇是硫火劫的‘勋章’。”沈括扯下腰间的鹿皮手套,轻轻碰了碰雕塑眼角的汞珠,“高温下挥发的汞蒸气遇冷凝结,会顺着一切缝隙钻进去——甲胄、伤口、甚至眼球。”他忽然想起《梦溪笔谈》里记载的“汞锁魂”传说,此刻看着雕塑瞳孔里凝固的汞膜,竟觉得那传说并非虚妄——那些倭人临终前的恐惧,被汞液永远封冻在晶状体里,成了地脉劫火的活证。
阿木忽然指着前方的矿洞:“先生,那里有光!”矿洞深处透出幽蓝的微光,不是火焰,是硫黄与汞矿共生的“火脉晶”在发光。沈括摸出随身携带的玄铁罗盘——指针早已熔毁,只剩刻着“地火禁域”的盘底,此刻靠近矿洞,盘底的玄铁竟发出“嗡嗡”轻响,像在呼应地脉深处的余震。
“是硫黄层核心的‘劫火余烬’。”沈括拽着阿木靠近,洞壁上的硫黄晶体在雾气中渗出液态硫黄,如红色的眼泪般滑落,滴在地面的汞珠上,腾起极细的紫烟——那是S与hg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汞的征兆。矿洞尽头的岩壁上,清晰可见硫黄与汞矿交织的纹路,在幽蓝微光中组成巨大的“劫”字,像是地脉用亿万年时光刻下的警示。
“看这个。”阿木捡起半块嵌在岩壁里的倭人护心镜,镜面被硫黄灼出蛛网般的裂痕,却在裂痕间映出“贪”字的倒影——那不是镜面的纹路,是汞液顺着裂痕渗入,与镜背的铜锡合金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物,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沈括忽然想起父亲血书里的最后一句:“劫火余烬处,必现贪者相。”此刻的矿洞,何尝不是地脉剖开的“贪婪之镜”?
岩壁缝隙里渗出的汞液在地面聚成小水洼,沈括看见水洼里倒映着自己与阿木的脸——少年的指尖仍有未褪的青黑,那是汞毒残留的痕迹,而自己的衣襟上,硫黄灼出的破洞还在冒着轻烟,像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远处传来夜鹭的哀鸣,却在掠过矿洞上方时,翅膀沾到硫黄粉尘,瞬间腾起蓝焰,像一盏坠落的灯,熄灭在劫后的土地上。
“先生,地脉……还在动。”阿木忽然指着地面。凝固的硫黄层下传来“簌簌”的响动,是未燃尽的硫黄块在低温下缓慢移动,像大地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劫火的余温。沈括蹲下身,将掌心贴在硫黄层上,能感受到微弱的热度——那不是灼痛,是地脉在缓慢愈合,用余烬的温度,温暖自己遍体鳞伤的躯体。
矿洞深处忽然传来“咔嗒”声,一块硫黄晶体坠落,砸在汞水洼里,腾起的紫烟中,竟隐约浮现出倭人堪舆师的脸——那是记忆的错觉,却又如此真实。沈括想起堪舆师举着“龙火”木牌的模样,想起他掌心的汞珠与血滴,忽然觉得,这场劫火,何尝不是给所有妄图操控地脉者的“照妖镜”?
寅时末刻,晨雾渐散。沈括在矿洞入口立起一块断碑——那是从倭人营地捡来的残碑,背面的“地脉永固”四字已被硫黄熔毁,只剩“永固”二字,此刻倒过来读,竟成了“固永”,谐音“劫永”。阿木在碑角画了只衔着汞珠的玄鸟,鸟羽用硫黄粉染成橙红色,寓意“玄鸟衔烬,劫火永息”。
下山的路上,沈括看见山脚下的溪流已被硫黄染成淡黄色,溪水冲刷着岸边的硫黄块,发出“滋滋”的响声——那是亚硫酸与泥土中的碳酸钙反应,析出的二氧化碳气泡。溪流里漂着几尾死鱼,鱼腹鼓起,鳞片上凝着汞珠,像给它们穿上了银色的丧衣,随波逐流,去向大海。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