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736

大明锦衣卫736(7/11)

灰均匀撒在火铳握把上,又用芦苇纤维缠绕加固。粗糙的草木灰瞬间吸附了油污,芦苇纤维形成的网格结构让握感变得坚实。\"按此方法处理所有火铳!\"他大声下令,\"陈知墨,带测绘队计算油污对弹道的影响!\"

    当倭寇再次发动攻击时,明军的反击竟比之前更加凌厉。改良后的火铳握把不再打滑,而陈知墨带领的测绘队根据油污浓度绘制出修正图表,士兵们只需对照图表调整角度,便能抵消空气湿度和黏性带来的偏差。阴阳膛线的旋转效应与修正后的弹道完美配合,一枚枚弹丸穿透安宅船的甲板,木屑与血花同时飞溅。

    织田信长的笑容凝固在脸上。他看着旗舰桅杆被火铳击碎,帆布如垂死的巨鸟般坠落。山本勘助的折扇重重拍在船舷:\"明军竟能在瞬息间破解双重攻势...此子不可留!\"

    \"启动浪行舟!\"织田信长咬牙切齿。随着号角声,二十艘蒙着黑布的快船破浪而出。这些由葡萄牙工匠改造的战船底部装有流线型滑板,能借着波浪的推力达到惊人的速度。船上搭载的连发弩机发出令人牙酸的机械转动声,七支淬毒弩箭呈扇形射向明军阵地。

    陆明远望着海面上的黑色魅影,却不慌不忙地揭开最后一处掩体。三十六根竹筒并联而成的\"万矢筒\"赫然显现,竹筒内填满裹着磷粉的铁砂。当倭寇快船进入射程,明军点燃引线,无数燃烧的铁砂如银河倒泻般覆盖海面。燃烧的铁砂不仅穿透浪行舟的帆布,更在海面形成一片火海,将试图跳海逃生的倭寇尽数吞噬。

    残阳如血,织田信长望着插在旗舰桅杆上的明军火铳弹丸,那枚带着螺旋刻痕的铅弹,此刻正深深嵌在他引以为傲的备前长刀刀鞘上。远处传来明军调试新火器的叮当声,混着工匠们的欢呼,在暮色中回荡。

    这场海战结束后,陆明远在匠作营立起石碑,上面刻着:\"器无常胜,唯变永恒\"。他知道,与倭寇的科技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在日本的安土城,织田信长抚摸着破损的刀鞘,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从今天起,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阴阳膛线'。\"东海的波涛依旧汹涌,一场关乎文明兴衰的科技博弈,正如同铳口未散的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愈演愈烈。

    铳火重燃

    咸涩的海风裹挟着硝烟掠过舟山群岛,陆明远紧握火铳站在了望塔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海面上,倭寇的安宅船正借着油污形成的黏腻屏障灵活穿梭,明军三连装火铳的射击节奏被彻底打乱,装填时不断打滑的枪托让每一次发射都变得艰难无比。

    “百户!三号炮台因油污故障,无法正常射击!”传令兵的声音混着远处的爆炸声传来。陆明远低头看着自己沾满黏液的手掌,火铳握把上的桐油涂层早已被腐蚀得斑驳不堪。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匠作营的深夜,自己曾在《武备志》批注中写下:“器之利钝,非独在于形制,更存乎应变之道。”

    “召集所有工匠,立刻到中军帐!”陆明远转身冲下了望塔,靴底在沾满油污的石板上打滑,险些摔倒。营帐内,老工匠王铁锤正对着软化的黄铜铰链长吁短叹,年轻的学徒们则围着损毁的火铳手足无措。

    “都别愣着!”陆明远猛地掀开桌案上的舆图,“倭寇用油污破我们的速射,我们就从握把和装填上下功夫!”他抓起一支火铳,在掌心反复摩挲,“王师傅,能否在握把上刻出防滑纹路?要像渔网那样,既能卡住油污,又不影响握持。”

    王铁锤眼睛一亮,用布满老茧的手接过火铳:“百户,再在纹路里嵌上粗麻纤维如何?就像给火铳穿上蓑衣!”话音未落,年轻工匠陈阿水突然插话:“可这只能解决握把打滑,装填时药勺还是会黏上油污!”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陆明远踱步到角落,目光扫过堆积的竹简,忽然瞥见墙角的竹制漏斗。他抄起漏斗,将火铳翻转:“把这个改造成可开合的防污罩!装填时打开,平时闭合,既能防尘又能挡油!”

    工坊内顿时响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陆明远亲自上阵,用刻刀在握把上雕刻出交错的菱形纹路,又将浸泡桐油的粗麻绳嵌入其中。当第一支改良火铳完成时,他故意将鱼油泼在握把上,用力攥紧——粗糙的麻纤维稳稳卡住掌心,丝毫没有滑动。

    “批量改造!每支火铳限时半个时辰!”陆明远的命令落下,工匠们分成三组:一组雕刻握把,一组锻造防污罩,一组调配新的防护漆。他自己则带着测绘队来到海边,用竹竿测量油污扩散范围,计算不同浓度下的弹道偏移数据。

    与此同时,倭寇营地内,织田信长正对着沙盘大笑。“明军的火器已经成了摆设,”他用刀尖戳向代表明军阵地的木块,“山本,准备第二波硫磺胶泥攻击,这次要集中摧毁他们的炮台。”谋士山本勘助却皱着眉头:“大人,属下探得明军匠作营连夜赶工,恐怕...”

    “不过是垂死挣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