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莽捏起一小撮填充物凑近火光,焦黄的木炭碎屑间,本该雪白的硝酸钾晶体竟呈现出诡异的灰黄色。他抓起案头的《武备志》,手指在火药配比章节快速划过:\"硝石六两,硫磺二两,木炭二两......\"喃喃自语中,冷汗顺着下颌滴落在泛黄的书页上。按照眼前哑弹的成分推算,硝酸钾含量不足标准的三分之一。
窗外暮色渐浓,太原卫戍军的校场传来零星的操练声。赵莽突然想起今早演武时的诡异场景:当值士兵将哑弹随意抛进泥坑,溅起的水花在弹体表面晕开深色痕迹,而那些顺利发射的延时引信雷,引信燃烧速度比往常快了近一倍。此刻回想,那些看似劣质的哑弹与异常灵敏的雷弹,分明是精心设计的致命组合。
\"备马!\"他猛地推开窗,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去晋商货栈!\"
马蹄踏碎暮色,赵莽带着十余名亲兵闯入货栈时,掌柜正指挥伙计往马车上搬运油纸包裹的火器箱。箱角渗出的暗褐色液体在青砖上蜿蜒,散发着类似腐肉的腥气。赵莽用刀尖挑起油纸,露出雷弹表面崭新的防潮涂层——那层半透明的蜡质薄膜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普通火器粗糙的蜂蜡涂层截然不同。
\"打开全部木箱。\"他将刀尖抵在掌柜喉间,\"若有隐瞒,军法处置。\"
随着箱盖被逐一撬开,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三成哑弹填充物稀疏,硝酸钾含量严重不足,遇潮后彻底失去爆炸能力;而剩下的七成延时引信雷,表面虽涂有高级防潮涂层,却暗藏玄机。赵莽刮下一小块涂层放入瓷碗,注入清水后,原本坚硬的蜡质竟迅速融化,露出底层浸透药水的棉麻纤维。
\"这是......\"他猛地想起《西域奇术考》中的记载,南疆巫医常用毒藤汁液浸泡织物,遇水后会释放出腐蚀性气体。若将这种处理过的棉麻混在引信中,受潮后不仅会加速燃烧,还会让雷弹变得异常敏感,稍有震动便可能提前引爆。
货栈内突然响起金属摩擦声,二十余名蒙面人从梁柱后跃出,手中弯刀泛着幽蓝的光。赵莽反手拔出火铳,却在扣动扳机的瞬间僵住——火绳与引信接触的刹那,本该燃烧的雷弹竟毫无反应。他这才惊觉,这些雷弹的引信早已被替换成普通麻绳,看似完整,实则只是唬人的空壳。
混战中,赵莽瞥见为首的蒙面人腰间玉佩——展翅的玄鸟纹与王家商号少东家王承业的配饰如出一辙。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半月前王承业来访时,曾笑着提及\"火器改良之法\",称能让大明火器\"攻守兼备\"。如今想来,所谓的改良,竟是让三成哑弹剥夺明军远程火力,再用七成敏感雷弹制造己方伤亡,可谓一箭双雕的毒计。
当亲兵们的火把照亮货栈角落时,赵莽发现了更令人心惊的证据。木箱夹层里藏着的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运往九边重镇的火器清单,备注栏用朱砂标注着\"雨季前务必送达\"。他抓起算盘飞速计算,冷汗瞬间浸透重铠——按此进度,两个月后的梅雨时节,北疆防线半数火器将彻底沦为废铁,而那些暗藏杀机的雷弹,正等着成为屠戮明军的利刃。
\"传令封锁城门!\"赵莽撕下衣襟包扎伤口,\"即刻清点所有晋商火器,凡表面有半透明涂层的雷弹,全部单独封存!\"
马蹄声在太原城的夜色中疾驰,赵莽怀中揣着账本赶往巡抚衙门。路过军械库时,他瞥见月光下堆积如山的火器箱,突然意识到这场阴谋的规模远超想象。若不是今日偶然发现哑弹异常,待雨季来临,当鞑靼骑兵的铁蹄踏破边关,那些本该御敌的火器,反而会成为插向明军后背的毒箭。
巡抚衙门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晃,赵莽尚未开口,便被师爷拦住:\"赵主事深夜来访,可是为晋商火器之事?\"对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王少东家方才送来加急文书,称这批火器采用西域秘法改良,效用非凡......\"
\"荒谬!\"赵莽将账本重重拍在案上,\"所谓改良,不过是让三成哑弹耗尽火药储备,再用七成敏感雷弹制造己方伤亡!若按此法,北疆防线不出两月便会不攻自破!\"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二十余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闯入厅堂,为首的千户亮出金牌:\"奉圣谕,接管晋商火器案。\"他瞥了眼桌上的账本,冷笑一声,\"赵主事费心了,剩下的事便由我们处置。\"
赵莽握紧腰间刀柄,却见千户袖中滑出一张密函。展开后,朱批字迹赫然在目:\"此事牵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