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赵莽的火铳对准为首的汉子,\"打开箱子!\"话音未落,寒光闪过,三支弩箭破空而来。他侧身滚进阴影,火铳本能地击发,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惊飞了屋檐下的寒鸦。混乱中,一个蒙面人突然甩出绳索将他绊倒,赵莽在雪地里翻滚时,瞥见那人腰间玉佩的一角——展翅的玄鸟,与王承业的玉佩如出一辙。
拳脚如雨点般落下,赵莽却死死攥住从箱子里扯出的布条。那是块靛青色的绸缎,边缘绣着金丝藤蔓,正是王家商号的标记。在失去意识前的瞬间,他听见有人咬牙切齿地说:\"把他和这些货一起沉到汾河底!\"
不知过了多久,刺骨的寒意将赵莽唤醒。他发现自己被绑在马车的暗格里,四周堆满了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木箱。车轮碾过碎石的颠簸让他头疼欲裂,但更让他心惊的是,透过木板缝隙,他看见远处火把连成的长龙——那是运送火药的车队,正朝着太原卫戍军的新营地进发。
赵莽强忍着伤口的剧痛,用牙齿咬开绳索。暗格里除了木箱,还有一本沾满油渍的账本。翻开泛黄的纸页,他的瞳孔骤然收缩。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十笔交易,买家赫然是盘踞在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更令人胆寒的是,每笔交易的备注栏都写着同样的字:\"改良火药用,三月内必燃。\"
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赵莽终于明白这场阴谋的真正目的。晋商勾结外敌,用掺了石灰和蛊毒的火药武装鞑靼骑兵,三个月后正值春汛,潮湿的空气会让这些火药集体爆炸。到那时,太原城防形同虚设,北方防线将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马车突然急停,赵莽听到外面传来争吵声。他握紧火铳,深吸一口气撞开暗格。雪光照亮眼前的场景:二十几辆马车围成一圈,王家商号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而王承业正与几个头戴皮帽的胡人把酒言欢。
\"王承业!\"赵莽的怒吼惊得众人纷纷转头,\"叛国贼!\"火铳的硝烟弥漫开来,一名胡人应声倒地。王承业却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赵主事果然聪明,可惜知道得太晚了。\"
话音未落,数十名弓箭手从暗处现身,箭头泛着幽蓝的光。赵莽后背紧贴马车,脑中飞速盘算。现在冲出去必死无疑,但如果能点燃这些火药......他的目光落在身旁的木箱上,突然想起石灰遇水放热的特性。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得逞?\"赵莽扯开衣襟,露出缠在腰间的火折子,\"这些火药里混着生石灰,只要见了水......\"他故意停顿,看着王承业脸色骤变,\"不如让我们同归于尽?\"
胡人首领闻言脸色大变,拔出弯刀指向王承业:\"你说这批火药万无一失!\"王承业的笑容终于维持不住,额角青筋暴起:\"杀了他!快!\"
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赵莽心中一喜——是他出发前派人通知的巡防营!箭矢破空声与火铳轰鸣交织,混战中,赵莽趁机将火折子扔向马车下的积水。嗤啦一声,白烟腾起,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赵莽在气浪中被掀飞出去。恍惚间,他看见王承业在火海中挣扎,而胡人骑兵早已作鸟兽散。当巡防营的将士们冲来时,只看见浑身是血的赵莽,正死死抱着那本记录着叛国罪证的账本。
三日后,王家商号被抄家,王承业等人被押赴刑场。赵莽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初升的朝阳,手中把玩着那块从火场里捡回的玉佩。玄鸟的羽翼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突然想起王承业临刑前的话:\"你以为这只是我一人所为?\"
这句话像根刺扎在心里。赵莽知道,这场阴谋的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但此刻,他握紧了枕边的火铳——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绝不会让那些妄图颠覆江山的人得逞。窗外的北风依旧呼啸,但新的黎明,已经到来。
烽燧诡影
赵莽将火折子凑近哑弹残骸,跳动的火苗照亮弹体表面细密的裂纹。掌心传来的潮冷触感让他心头一沉——这枚本该在三日前演武场试射的开花弹,此刻外壳布满青黑色霉斑,内里的填充物已凝成坚硬的块状物。他用匕首撬开弹体,刺鼻的土腥味扑面而来,混着硝石特有的辛辣,却明显少了几分浓烈。
\"赵主事!\"身后传来亲兵急促的脚步声,\"新到的晋商火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