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有要事禀报!\"赵莽猛地扯开衣襟,露出缠着绷带的伤口,\"晋商勾结倭寇,用掺石灰的哑弹和涂毒雷弹谋害我军将士!\"他将证据一一摊开:浸泡后分层的哑弹截面、硫磺与米醋反应生成的结晶,还有那半幅染血的布条。
总兵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拈起哑弹残片,对着烛光仔细查看,原本雪白的硝酸钾晶体如今只剩零星碎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灰白色的石灰粉。当他翻开羊皮纸上详细的实验记录,手指都忍不住微微颤抖——赵莽不仅记录了每一步化学反应,还推算出这批火器将在雨季造成的毁灭性后果。
\"这是王富的密信残片。\"赵莽递上半张烧焦的宣纸,上面\"白鹭洲火油换火器\"等字样虽已残缺,却触目惊心,\"他们计划在明日辰时进行交易,参与的......还有朝中官员。\"
总兵手中的茶盏\"当啷\"坠地,瓷片四溅:\"立刻封锁城门!调集所有校尉,严查晋商货栈!\"他猛地起身,官服上的补子随着动作剧烈晃动,\"传我命令,王家商号所有人等,一律缉拿归案!\"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当官兵们赶到晋商货栈时,那里早已人去楼空。库房内只留下满地狼藉,以及几具身着晋商服饰的尸体——他们的咽喉都插着刻有倭寇标记的淬毒短刀。更诡异的是,所有账本和交易记录都消失不见,唯有墙上用血书写着几个大字:\"谁多管闲事,下场如此!\"
\"不好!\"赵莽突然想起什么,\"王富的目标恐怕不是逃出城,而是......\"他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总兵府的军械库方向腾起滚滚浓烟——那里,正存放着晋商进贡的全部火器!
\"中计了!\"总兵脸色煞白,\"他们这是要毁尸灭迹!\"他转身看向赵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赵百户,本帅命你即刻带人前去查看。务必保住剩下的火器!\"
军械库内,火焰与浓烟交织。赵莽带领士兵冲进火场时,正看见几个黑影在搬运火器箱。\"站住!\"他举枪射击,铅弹擦着一名倭寇武士的肩头飞过。那人怪叫一声,甩出一枚毒烟弹。霎时间,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呛得众人睁不开眼。
混战中,赵莽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富正指挥手下往火药库里搬运火把!他心中一紧,想起王富曾说过\"只要炸毁军械库,所有证据都会灰飞烟灭\"。千钧一发之际,他将手中的火铳狠狠掷出,砸中王富的后脑勺。
\"抓住他!\"赵莽怒吼着冲上前。经过一番激烈搏斗,众人终于制服了王富和他的手下。但此时,军械库已有半数被焚毁,那些藏有阴谋的火器,也大多在烈焰中化为废铁。
\"大人,我们在王富身上搜到这个。\"一名士兵递上一个油布包。赵莽打开,里面竟是一本加密账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晋商与倭寇的交易往来。更令人震惊的是,账本最后几页赫然写着几位朝廷大员的名字——他们,正是负责火器采购的官员!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皇帝雷霆大怒,即刻下旨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赵莽因功被破格提拔为火器监提督,负责整顿全国火器制造。在他的主持下,新的火器检验制度应运而生:每批火器都要经过浸水、暴晒等多重测试,还专门设立了化学实验室,用科学方法检测火药成分。
三个月后,当赵莽再次来到泉州港时,这里已焕然一新。码头上,崭新的火炮整齐排列,炮口直指大海。而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家商号,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赵莽蹲下身,捡起一块刻有玄鸟纹的碎砖,扔进汹涌的海浪中。
\"大人,该回了。\"副将陈猛在一旁提醒。赵莽站起身,望向远处的烽燧。夕阳西下,将海面染成血色,却也照亮了天际的归帆。他知道,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虽然暂时落幕,但守护家国的道路永无止境。
陶瓮里的米醋仍在滋滋作响,新一批改良后的火器正在锻造。赵莽握紧腰间的佩刀,心中默念:只要还有人坚守正义,再深的阴谋也终将败露;只要还有人守护山河,再黑暗的夜晚也终将迎来破晓。
铁幕惊澜
总兵府的议事厅内,十二盏铜鹤灯将墙壁照得透亮,却照不暖空气中凝结的寒意。赵莽跪在青砖上,肩头的绷带渗出暗红血渍,面前摊开的不仅是浸泡过米醋的哑弹残片,还有半卷烧得焦黑的密信——残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