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七十三章 劝学

第七十三章 劝学(1/3)

    “爹,娘,你们没去过学校,不知道咋回事儿。

    自打去年开始,这学校就感觉变味儿了,也不知道咋地就兴起来一股风儿,进了学堂就好像高人一等了似的。

    穿的衣服要绫罗绸缎,冬天还得有皮袍,还要买靴子、买眼镜、吃纸烟、携带西洋学具物品。

    有些学生明明家境一般,也跟风打扮的跟大户人家少爷似的,还明里暗里瞧不起那些穿戴差的学生。”

    振堂气呼呼的就把事情前因后果,讲给众人听。

    振堂他们在学校的时间久了,旁人多少知道一些他们的身份。

    尽管他们穿着打扮普通,倒也没人敢当面招惹。

    振东来的时间短,大家都不熟悉,有的人见他穿着棉衣棉鞋,寻常打扮,少不得就嘲笑他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今天下午,有人故意恶作剧,将振东的课本扔在了泥地里踩踏,振东气不过,就跟那些人打了起来。

    正好被振堂、振宗等人遇见了,就这么跟人家打了起来。

    虽然最后打赢了,可也弄脏了衣裳。

    曲绍扬听完儿子的叙述后,微微皱起了眉头。

    吉省为了兴办教育,给这些来念书的孩子提供了很多优惠、便利的条件。

    学费、书本费都是免的,只收取食宿费用,价格也很低。

    对一些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孩子,还会给适当的补贴。

    可以说,为了吉省的教育事业,众人都费了不少心思。

    “绍扬,这事儿得管啊,才上小学就比吃比穿,那要是大了还了得?

    省府花大力气办教育,是为了培育他们成材,可不是让他们去学校当少爷的。

    这种风气绝对不能惯着,要不然,往后这些孩子哪还有心思好好学习啊?心思都用在不正当的地方去了。

    我记得去年有个中学,就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就罢课闹事,影响很坏。”

    陈秀芸那头听了儿子的叙述,不由得担心起来。

    “是啊,这股风气不好,是得刹一刹。”曲绍扬点点头。

    到去年年底,只吉林府管辖范围,就有两等小学堂四十多所,再加上传习所、工商半日小学堂等,在校学生两千多人。

    长春府大概有一千七八百人,其余的一些州府也有不少学生,总共算下来,吉省最少也得有上万的小学生了。

    就像陈秀芸说的那样,省府花那么多钱办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可不是培养一群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蛀虫。

    “行,这事儿我记下了。振东,过来,让四叔看看,有没有打坏哪里?”

    曲绍扬朝着振东招招手,示意他上前来。

    “四叔,没事儿,我没吃亏,那群废物也就是仗着人多罢了。”

    振东挠挠头,一脸的不好意思,刚来省城,就给四叔四婶添麻烦。

    “行,没吃亏就好,以后记得啊,要是对方人多你打不过就跑。

    跑了不丢人,打不过受伤了,遭罪的是你自己。”

    曲绍扬把侄儿叫过来,仔细检查了一下,确实没啥事儿,这才放心了。

    因这段插曲,第二天曲绍扬就召集了教育相关的部门开会,然后宣布,他要亲自去各个小学视察演讲。

    然后,曲绍扬没给各个学校反应的机会,直接带着人就去了振宗他们读书的那个学校。

    巡抚大人亲自到学校检查,直接把学校督办、校长等人吓的腿都哆嗦。

    曲绍扬也没说别的,只说是召集学生开会,让孩子们都到操场集合。

    二月下旬,白天外面也不算太冷,孩子们很快就集合起来。

    “近日听闻,小学堂学生,一入学堂,旧衣服也不穿了,家常的饮食也吃不下去了。

    而且还要买靴子、买眼镜、吃纸烟、携带洋式物品。

    为了这些不要紧的物件,样样都要家里备齐,实在把思想用在无用的地方去了。”

    曲绍扬站在台子上,面对这一众学生,用大白话跟他们耐心的讲。

    “你们要知道,省府创办学堂,不是要你们去学洋派。

    总得要学问上比得过人家才好,怎么可以毫无心得,专讲皮毛呢?”

    “学生名誉很高,你们的父母送你们来学堂学习,也是盼着你们能学有所成,不是让你们来比吃比穿的。

    你们只需要专心求学,所有衣服、饮食、文具用品等等,不必求华美。

    只要干净整洁,不碍卫生、合乎己用即可,万不可再学些奢侈浪费的习气。”

    “从今往后,你们要学着俭朴,把奢华的服饰,并纸烟、眼镜等一律去掉。

    唯有专心向学,养成高尚的思想,才是好学生呢。”

    曲绍扬一番话,言辞恳切,又通俗易懂。

    底下的学生也不过十几岁的孩子,被曲绍扬这么一说,个个都低下了头,羞愧不已。

    之后,曲绍扬又要求学校教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