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七十二章 出国事宜

第七十二章 出国事宜(1/3)

    九月初七,户部议准东三省总督先借外债银十万两,办理东三省新政。

    同时,朝廷还将北洋扣留德商的夏利曼枪七千八百支和子弹,拨付东三省军营备用。

    徐世昌、唐绍仪,与驻奉的美国领事司戴德订立借款备忘录,打算修建新法(新民至法库门)铁路。

    此事,遭到了倭国的强烈抗议。

    九月初十,清廷外务部驳复倭使,阐明新法铁路乃我国内交通,与南满铁路无关。

    九月十二,奉天与倭国合办的奉天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从满铁奉天旧站(老道口)起,经十间房至小西边门,敷设铁轨四公里,供双马拉车行驶。

    到腊月,马车铁道开始营业,共计有车二十七辆、马七十三匹,是当时奉天的主要交通工具。

    奉天成立马车铁道公司的消息,传到了吉林城,城中不少人也提议效仿,此提议被曲绍扬给否决了。

    这玩意儿在倭国已经被淘汰了,倭国的本意,就是把他们淘汰的东西弄到东北,二次利用而已。

    再说,吉林城和奉天的情况不一样,那边有满铁属地,跟倭人合作也正常。。

    曲绍扬一直最忌讳的就是跟倭人牵扯太多,他不可能让那个什么马铁进入到吉林城。

    马铁那玩意儿用不了多少年就得拆除,真要是有钱,条件能达到了,直接引进有轨电车不好么?

    九月里,师范毕业生杨锟吾、湖南学堂毕业生林祖涵,向吉林巡抚曲绍扬禀报开办劝学总所章程和宣讲大纲。

    二人在文中开明宗义提出学战思想。

    “窃维列强竞争,时事日迫。兵战、商战、实业战,要皆根本于学战。”

    国势强弱,视学武盛衰为转移。是故学战之在今日,为不可缓之图。”

    二人想法,与曲绍扬所想诸多不谋而合。

    曲绍扬随即任命杨锟吾为吉省劝学所兼宣讲所监督,林祖涵为会办,令其按期开办,逐渐推广,普及教育。

    这两个年轻人一上任,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就在各州县成立了小学堂、劝学兼宣讲所、师范传习所等等。

    联合一批有志青年,奔走于城镇乡村之中,向老百姓宣讲学习的重要性。

    劝说那些有条件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去小学堂读书。

    十月,吉省官办磐石石咀山铜矿开办,先期投入资本四万二千元。

    同时,吉省派候选县丞王鸿藻筹建吉林官轮局。

    拨银十万两,在哈尔滨成立总局,在吉林城设立分局,购进旧俄轮船一艘改名吉源号,经营松花江上下航运。

    后来,又添置了吉清、吉赢两艘轮船,还有吉森等拖船。

    冬月里,徐世昌视察吉、黑两省新政实施情况,来到吉林城。

    正好赶上办理通化和怀仁矿务的知府阮毓昌,申请与全利公司外商魏尼土、华商张寿亭合办通怀矿务。

    筹集华洋股本银五十万两,承办通化、怀仁、临江、辑安、柳河等二十八处矿区。

    曲绍扬与徐世昌商议后,以资金未能落实、报领矿区过多为由,令通怀矿务案及所定合同一律撤销,免生纠葛。

    紧接着,吉林巡抚与东三省总督联合发布允许民间采矿告示。

    告示中对民间开采各类矿业表示支持和鼓励,但同时又对相关开采事宜做了具体又明确的规定。

    严防民间资本与洋人合作,非法开采矿产。

    徐世昌此次来吉林巡视,一则为考察吉省新政实施情况,第二个就是处理间岛后续问题。

    吉省新政在曲绍扬的带领下,开展的非常顺利。

    一年中丈放荒地百万亩,还成立了好几个大型的农垦公司,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吉林、长春、哈尔滨等主要城市,也大有改观,街路规整、秩序井然、交通便利。

    吉省目前经济形势非常好,大大超出徐世昌预期。

    至于延边防务问题,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副会长庆山已经搜集到不少证据。

    根据康熙年间所划界所、界碑,以及光绪十二年的界碑原图,还有《吉林通志》《满洲源流考》等书,都可以证明。

    倭人与高丽所说之地,为大清所有,毫无可疑。均有成案可稽,实可引为铁证。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证据,就是吉林新军参谋柏文蔚冒死从汉城带回来的《大东舆地图》。

    那是高丽的地理学家金正浩所绘制,成图于咸丰年间。

    此图不但证明了延边地区一直属于大清,还证明了长白山天池也属于大清。

    徐世昌见此大喜,特命松毓等人,将种种文献编撰成册,并绘制地图一卷。

    连带将《大东舆地图》,经由吉林巡抚呈报于外务部,作为对倭交涉的重要证据。

    “曲大人果然是能人啊,新政实施不到一年,已经有如此成果,厉害。”

    徐世昌对此次吉林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