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万历明君 >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3/6)

所欲言。

    除了讨论经学之外,还对政事发表了很多异见。

    这种异见有善意的,譬如对清丈扰民的批判,乃至对新政以来诸多负面影响的反思,旨在更好地推行新政。

    也有很多意见是恶意的,譬如撰写妖书,挑动南北对立,煽惑地域矛盾,旨在以此抗拒清丈,胁逼朝廷。

    后者作为政治挑战,怎么可以姑息呢?

    但朝廷却迟迟没有反应,使得民间妖书四起,竟然连“南君北朝”这种措辞都用在了报纸文章里!

    一时间,朝中争相谏言,不能再放任了!

    必须洒出巡城、捕快,搜出撰写妖书的贼人!

    甚至户部侍郎范应期还公然上奏,希望皇帝能够南巡,扫平这股妖氛。

    事情越吵越大,争执半月都不见结果。

    终于,在六月底的时候,一件巧合,彻底引爆了这个炸药桶。

    今科进士、庶吉士、翰林院修撰、值求是学院中书舍人张辅之,上疏称,如今妖书,不过为抵抗度田清户,毕竟各省都是按部就班,唯独江南几省,进度迟缓、民乱起伏、舆论不休,现在连南朝北君这种话都出来了,皇帝此时不南巡,更待何时?

    这当然不是什么重磅的奏疏,毕竟论官职只是个中书舍人。

    甚至太仆寺卿蔡汝贤还上疏弹劾,直接呵斥张辅之是“百依百顺”、“不带脑袋”、“只会揣摩”、“专做小报告”,“打手”云云。

    可见其分量不值一提。

    然而,正是这么一位不值一提的人,似乎正好引得贼人肆意发挥,以至于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想的事,在其身上堂而皇之地发生了。

    竟然有人匿名写文,登报散布,公然恐吓张辅之!

    文章称。

    张辅之现在虽然已经爬到中书舍人的位置了,但他在过去,可是在抨击朝廷上是出了不少力量的,现在反倒为虎作伥,真是无耻之尤!

    警告张辅之,及早回头!不然江南百姓不会饶恕你的!

    朝廷如果只信张辅之这种人,早晚会自取灭亡!

    这还了得!?

    主张皇帝南巡的范应期,立刻就抓住了这个契机。

    他找到申时行,说这封恫吓文章很好。

    好就好在它是匿名的,匿名可以使人们广泛地联想到一种倾向,一种想法,一股势力,让士林好好反思。

    申时行听后,深以为然。

    于是,一篇亲署内阁次辅申时行名讳的函文《何也?》,如期送到了南京通政司,散布江南。

    也就是摆在太仓三张面前的这份邸报。

    先是从内阁的视角将妖书一案的始末讲述了一番,而后则是对妖书逐一驳斥,紧接着又是为皇帝的优容,换来搬弄是非,感到不值。

    最后,则是愤怒质问。

    何也!?

    所有人都应该想一想,在新政的大背景下,在开放报禁的优待之中,在鼓噪南北之争的过程里,竟然发现了这种事,公然以江南百姓的身份,叫嚣着让朝廷灭亡。

    这是为什么!?

    这是设问,没有给任何人讨论的余地。

    在邸报最后,申时行一锤定音,将这件事定了性。

    这是一个信号,是某些人利用开放报禁的机会,进行尖锐的撕裂国家的行为的信号——新政的形势严峻到这个地步,皇帝不得不南下巡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事的受害者张辅之,则是在廷议上被交办了“追查妖书”的差使。

    而这,也是此时太仓三张最为茫然的地方。

    只想问出与申时行一样的问题,为什么?

    自己家的孩子,难道不是自己人么?

    而这,被质问的张性自然答不出来。

    他看了一眼两位兄长,茫然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就去修书一封,问问辅之怎么回事。”

    张意扼腕愤恨道:“来不及了!传信的功夫,皇帝恐怕比回信还先到江南!”

    此前一番串联,闹出了这么多事端。

    山东民乱,死伤的百姓官吏数以百计;浙江民乱,气得申时行的老师一病不起,掀翻了范应期的祖坟;几封文稿,惊得汪道昆不敢视事,吓得孙丕扬将清丈外包给士绅。

    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皇帝为什么还不收敛,不收手!

    竟然敢起了南巡的心思,不怕水土不服么!?

    这也就罢了。

    大不了继续广泛串联,再对峙一场就是了。

    谁知道这万历南下,是自家侄子亲手促成的!

    这下别说串联了,连带着太仓张家积攒多年的名望全毁了!

    名门世交闭门不见,乡绅豪右辱骂不断。

    士林儒生质问的信函,几乎将张家的门房给淹了!

    张意到现在都分不清,自己侄子那封请皇帝南巡的奏疏,到底只是跟随大流的政治投机,还是崽卖爷田,博取上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