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万历明君 >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4/6)

  啪!

    一声拍桌的声响,吓得两个弟弟一抖。

    张情手掌印在桌案上,似乎下了想通了什么,面无表情。

    作为大兄,无论如何,这时候得做决断了!

    他看向张性,斩钉截铁道:“理之,你速去将府下的十七家报社处置了。”

    突如其来的吩咐,张性险些没回过神来。

    什么处置了!?

    十七家报社?那可是坊间根基所在!

    别看他们兄弟三人,文名鼎盛。

    不但与王世贞、归有光、汪道昆等人频繁文章来往,引为同道,甚至在《娄东诗钞》刊行十余年后,终于有了学派的架子,拜师求学者门庭若市,士林声望名震江南。

    但真论积累。

    以报纸传播的文名,一年抵得上之前十年!

    经营到如今这个地步,不知道花了多少价钱!孙辈成为士林袖领,一呼百应的资粮,可是尽在其中!

    竟然说弃就弃!?

    他有些犹豫地确认道:“大兄,辅之只是上了一道奏疏,还不到这个地步吧?”

    张情丝毫不留转圜的余地,皱头皱起,沉声呵斥道:“什么基业不是靠人打拼出来的?不要多言,务必撇干净!”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长兄为父,作取舍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解释什么。

    见大兄这般果决,张性咬了咬牙,勉强应了下来。

    张情顿了顿,目光扫过两名弟弟,最后落到张意身上:“道之,你即刻赶赴浙江!”

    张意茫然地迎上大兄的目光。

    让自己去浙江做甚,新党范应期的祖坟都掘了,大获全胜,还回去作甚?

    心中紧迫,张情也没功夫卖关子,只见他身手按住张意的肩膀,解释道:“为兄近年精研儒门学问,实在分身乏术,家里都只能托你亲力亲为。”

    “以至于山东衍圣公、殷士儋,湖州董范两家,应天巡抚孙丕扬,浙江巡抚汪道昆,大小事都是由你亲手操办的……”

    张意略微动容,隐约看出了大兄的安排。

    张情抓住弟弟的肩膀,一字一顿道:“去浙江找条私船出海,收到我手信之前,万万不要回来!”

    话音刚落,两名弟弟面色齐变!

    “大兄……”

    张意固然明白大兄的打算,自己太显眼了,一旦被皇帝抓到马脚,恐怕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这既是躲风头,也是不得不做的分投下注。

    可要他独自一人舍家弃业,远遁重洋,实在强人所难!

    他来不及开口。

    张情直接大袖一挥,声色俱厉:“不要纠缠,按我说的办!”

    这一声当真把兄长威严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意嘴巴开合数次,最终还是咬紧牙关点了点头。

    三人不约而同陷入沉默。

    张性犹豫片刻,忍不住主动问道:“那大兄呢?要在南直隶迎皇帝?”

    小辈莫名其妙成了关键人物,哪怕皇帝只是一时兴起,也得问问长辈官职,惯例如此。

    张情点了点头,他是南京兵部郎中,此刻回家是告假返乡,自然还要回南京。

    思索片刻,他还是将自己的安排也一并和盘托出,免得日后误判:“我回返南直隶时,还要亲自去寻一趟李春芳!”

    两名弟弟一怔,不由得对视一眼。

    虽然大兄寥寥数语,可谓是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但他们仍旧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焦躁。

    李春芳可不是什么好人!

    当初盐政一案后,李春芳自甘堕落,为了将孙女送进皇宫,彻底倒向了皇帝,自此便与江南士绅们渐行渐远。

    随后又执掌南京新闻版署,动辄申饬追问,各家都受了这厮掣肘。

    虽然以官阶名望弹压一时,大而不倒,明面上做得个江南袖领,但实际上,其人的门庭已经冷落了不少。

    就像屋内三兄弟之一的张性,原本娶了李春芳的族女为妻,还得唤李春芳一声岳族祖,当初年年都会上门拜访——无论李春芳在不在家,无论是否绕路。

    但万历一朝以来,双方关系急转直下,除了大寿大宴外,已经鲜有往来了,甚至还比不得去姻亲王锡爵府上拜访。

    张意则是追问道:“大兄是要试探一下李春芳的口风?”

    张情倒也不否认,坦然道:“皇帝南巡,定然会提前知会李春芳,且去试探一番咱们有没有露底。”

    按理来说他那位侄子既然能考上进士,定然不会是什么蠢笨之人,理应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哗众取宠,把自己置于不善之地。

    但若是被迫的……

    想到这里,张情脸色越发难看,突然泄力一般,长长叹了一口气:“或者看看,有无必要跪地求饶。”

    这话出口,三人神色各异。

    青红紫白,猪肝芭蕉,各色纷呈,精彩万分。

    皇帝南巡,分明还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