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3/5)

作为最先追随李瑄的僚属之一,他对李瑄崇拜于滔滔江水。

    刘单不用李瑄提醒,已经心领神会,知道要去做什么。

    更何况岑参认为李瑄如此做是迫不得已。

    如果当初圣人全力支持李瑄变法,同意李瑄调遣边军进入中原镇压豪强,绝对不会出现今日之局势。

    病入膏亡的朝廷,应该要猛药治疗。

    发生一些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囚禁监军,招兵买马,大肆屯粮,私造器械。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若李瑄放开西域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多疑的李隆基一定会杀死李瑄。

    “清臣,都到这一步了,无法回头。我相信大都护迫不得已,一定能铲除奸佞,匡扶山河,兴复唐室。”

    王昌龄也发话了,但他在劝说颜真卿。

    他一再遭贬,又接连被李瑄捞出来,大都护对他可谓恩重如山。

    走到这一步,他也非常无奈。

    他感觉大都护是被一步步被逼到这里,只能兵行险招。

    但凭心而论,王昌龄希望大都护如周公一样,使天下归心。

    小宗代大宗一旦有开端,今后大唐宗室会争先效仿。

    除非大唐不再重用宗室。

    经过李瑄一席话,有的僚属被李瑄“忠于社稷”所折服。

    更有相信李瑄举事是为国家铲除安禄山,最终立下新君,成为周公。

    当然,也有一些僚属心潮澎湃,盼望着李瑄能够谋反成功当皇帝。

    李瑄能力足够强大,文韬武略,又掌握劲兵重镇,成功的概率很大。

    如果李瑄成为,他们这些僚属,保守也能成为一地长官,显露自己的才能。

    “属下愚昧,想知道大都护最终想成为什么。”

    颜真卿被有些说动,他低头拱手,尽量使自己不妄加揣测李瑄的目的。

    “我第一步节制天下兵马,这样才能对抗安禄山,对抗豪强大族,以及可能趁人之危的吐蕃、回纥。至于其他,我没有多想。大事的变数有许多,要步步为营。”

    李瑄向颜真卿回答道。

    他不可能在现在给颜真卿答案。

    即便是造反,最多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就像是安禄山一样。

    李瑄兵变造反,要打着铲除安禄山的名义。

    “大都护目光长远,属下无能,恳请辞去职位。”

    没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颜真卿害怕不想看到的一幕会出现。

    他的家训,不允许他成为谋朝篡位的人。

    “当下正值用人之际,清臣继续处理安西的政务吧!”

    李瑄拒绝颜真卿辞职。

    颜真卿其实早就发现异常,但他并没有向朝廷检举,说明他内心在挣扎。

    颜真卿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儒家的捍卫者和实践者。

    但他的儒家思想,受制于朝廷所宣传的影响。有忠臣烈士的凛然正气,却也是皇帝的死忠。

    皇帝犯错,他们只会劝说皇帝改正,而不会拥有推翻的念想,甚至没有去批判。

    相比之下,杜甫虽然忠于皇帝,但也把李隆基骂得狗血淋头,与汉武帝穷兵黩武并列。

    儒家强调的是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视为高尚,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有的时候,光有责任还不行,像是孟子、荀子一样,跳出孔子的思想,阐述自己的儒道。

    李瑄就是想让颜真卿能过去心中的坎,继续为他效力。

    他所说的一切,也是在让众僚属接受他的道理。

    “属下辞职以后,不会离开安西,更不会告密大都护之事。”

    颜真卿再次请求。

    他不知道的是,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输了。

    明知道李瑄造反已成定局,而不是想方设法告密,这不是他心中的忠贞。

    “诸位,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想挽救大唐,只是所用方法不同,最终我们都殊途同归。”

    李瑄没有回答颜真卿的话,而是向周围的僚属说道。

    他用“殊途同归”四个字,一下就将他们谋反变得高大上,提高在场之人的格局。

    也给了众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大都护……”

    颜真卿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瑄打断:“清臣,最近我新研究一种字体,虽难登大雅之堂,但你是书法大家,还请你品鉴一下。”

    李瑄一招手,裴璎拿着一幅字来到李瑄面前。

    在众人大惑不解的时候,李瑄将这幅字递给颜真卿。

    颜真卿迟疑一下,伸手接过李瑄的字,并在众人的目光下,将书卷缓缓展开。

    映入眼帘的是与众不同的字。

    细瘦的笔画线条流畅,看起来如苍松一样挺拔,结构紧密而不失舒展,令人眼前一亮。

    众僚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