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似乎还有话未说。”
“程昱说道,曹公说道可以自行决定是指面临危急时刻,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
“如今叛贼已经剿灭。此事已经不算紧急事件。因此臣才希望将军不要过于主张。”
“曹丕听后明白其中道理,即刻派人修书送往曹操,曹公看完以后,果然下令不在诛杀哪些降者。”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前后共计八百户。”
“封幼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当准备封其为为三公时,程昱不幸去世。”
“曹丕为之流泪,追赠程昱为车骑将军,谥肃侯,子程武嗣。”
苏轼:情况最糟糕的是范县。县令靳允的母亲、老婆孩子等一众家人被吕布抓去了,天理人情,他是最可能投降的。
程昱劝他说,这时候不能顺心而为,不能被扰乱了心神。
当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有克定祸乱、安定天下之人,聪明人要选择这样的明主去跟随;跟对了人则得昌运,跟错了人则会败亡。
吕布匹夫之勇,绝对不是安定天下的人,谁是?曹操谋略不世出,天之所授,他是。
背弃忠义去投降吕布,可能最终你和家人都没有好下场,仔细考虑考虑是也不是。
靳允最终被说服,泪流满面,表示效忠曹操。
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使人背人伦之情,何其难也。
程昱说服靳允的逻辑,看似让他做选择,实际上是让他没得选择。
因为靳允面临的可能是忠孝不能两全,也可能是忠孝都不能全;两相利害取其轻,靳允知道轻重。
高明的谋士说客,无不深悉人性,知道艰难抉择时,动之以情不如晓之以理,晓之以理不如晓以利害。
徐众援引刘邦放归王陵、刘备放归徐庶等例,以为曹操当放行靳允,以全人孝道。
愚意以为,此一时此一时也。徐众所举之人,去不过伤及毛发,至多伤皮肉而已,靳允若去,那可是亡曹操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