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30章 文明起源

第430章 文明起源(3/6)

们去找矢野道雄啊?”

    找个屁?

    人家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相关文献呢?”

    “都说了是讲座,哪有文献?”

    “那印度人能承认?”

    “你以为有文献和出处,他们就会承认了?”李定安冷笑:“做梦呢?”

    马献明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不说青囊书,就说天文与历法:《开元占经》(唐代)中明确记载,同时期的天竺《九执历》,就是来自于《天官书》,人家承认了吗?

    何安邦“呵哧呵哧”的喘气:“那还是没用啊?”

    “别急,还有,咱们看图。”

    李定安搬开电脑,拿起放大镜,“看,这几幅图像什么?”

    众人齐齐的睁大了眼睛:

    第一幅: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不着寸缕,另一人拿着一把刀。

    第二幅:刀划破肚子,挖出了一块拳头大的东西……床上的男人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样。

    之前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挖出了什么内脏,但现在结合华佗的《青囊书》……

    “这是在做手术?”

    “对,我给你们翻译一下……”李定安指着图旁边的梵文,“肚子里生了肿块,草药不起作用,只能割掉……先麻醉,等病人睡着,剖开肚子切掉肿块……”

    何安邦皱起眉头: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

    正在回忆,李定安又“呵”的一声:“再给你们背段古文: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所有人都往后一仰:这特么是……《后汉书》,《华佗传》?

    没等他们反应而来,李定安又让范蓉挪了一下手机:“再看这几幅……”

    和之前那幅差不多,不过躲在床上的成了女人:肚子被划开,血流了一地,又拿出了内脏:这次比较清楚:手里拿的是肠子……

    “这次就不翻译了,大致就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过程,再给你们背段古文:病若在肠中,便断肠前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几人面面相觑:还是《后汉书》,《华佗传》。

    《三国志·华佗传》中也有。

    “再看这几幅,还是剖腹脾脏手术……这次不是《后汉书》和《三国之》,而是裴松之(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三国志注·华佗别传》:病腹中半切痛,十馀日中,鬓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

    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傅疮,饮之以药,百日平复……别一听切脾就觉得太玄幻:没切脾,只是脾脏外膜发炎,摘了部分脾膜……”

    “再往下看,还是剖腹手术,这次是切疝气,史料中也有,《魏书·方技传》(南北朝成书,二十四史之一):有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再看,这次是割眼瘤……史料中依然有记载:《宋书》(南朝宋成书,二十四史之一):景王(晋景帝司马师)婴孩时有目疾,宣王(司马懿)令华佗治之,出眼瞳,割去疾而纳是傅药……”

    李定安不急不徐,指着图一幅一幅的讲,先讲梵文记载的做手术的过程,再与史书对照,清清楚楚,明白无误。

    每讲一幅,所有人的心脏就跳一下,眼睛越来越亮,脑袋也挤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紧,恨不得从摄像头里钻过来。

    特别是侯院长,不停的喘着粗气,满面红光。

    无它,盖因他研究的就是汉唐史,以及汉唐文化对亚洲各国的影响,所以这一幅图在他看来,就无价之宝中的无价之宝。

    但随即,他又怅然一叹:“如果只是这些……可能不够!”

    其他人愣了愣,也跟着叹气:《开元占经》中讲的那么清楚,印度都死不承认,何况只是推猜?

    所以,确实不够……

    但转念一想:已经相当不错了。

    至少可以证明,这绝对是《妙闻集》无异,而且比尼泊尔现存的最早版本的《妙闻集》早了三百年。

    更关键的是,竟然有配图?

    这东西如果放在印度呢?

    打个比方:外国突然冒出一部唐朝时期抄录的张仲景《伤寒论》的《针炙篇》,不但将什么样的针法治什么样的病,更是将下针、用针、收针的力度、深浅讲的明明白白,甚至有详细的配图……这是什么概念?

    国宝中的国宝……不说多少钱,头打烂都得弄回来。

    所以换位思考,如果卖给三哥,就算打折打到脚脖子,也得十来个亿吧?

    但是反过来再说,如果文物的价值只能用钱体现,对他们而言,无异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看一个一个无精打彩,有气无力,李定安又“哈哈”一笑:“别急,还有!”

    顿然,所有人又打起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