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30章 文明起源

第430章 文明起源(2/6)

七世纪中。

    第三,文字也能对得上:早时期的象雄文与古印度梵文是一奶同胞:字母相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只是书写稍有不同……

    特别是四世纪到七世纪之间,两种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压根就没区别……于是我请教侯院长,就是想推断一下这是不是象雄古国的宗教画……”

    侯院长一脸赧然:他还真没和象雄古国联系到一起。

    “李定安,象雄古国的东西我没研究过,确实不太懂……”

    “没关系,至少现在可以确定:这幅画是七世纪古印度的东西,所以我又有了点推测……”

    李定安稍一顿,语气郑重了许多:“先说好,只是胡乱猜测,我姑且一说,你们姑且一听,不用当真……特别是王处长!”

    众人面面相觑:不是……我们有眼睛,也有脑子,用的着你一遍一遍的强调?

    王永谦却心里一咯噔:完了……弄不好,这小子搞了个大家伙?

    不然干嘛直勾勾的盯着我,一副我不答应,你就不讲的架势?

    他无奈的点点头。

    “好,都看到了啊……这东西到时候要回不了国,都别赖我……”

    回国?

    所有人精神一震。

    李定安又拍了一下手掌:“小舒,给领导们看点有意思的东西……对,就桌面上标有《妙闻集》的那个文件夹……”

    舒静好飞速点开,李定安又把电脑移到了手机下面,“看到没有,就这一句:据考证,古印度《妙闻集》,可能出自于《象雄大藏经·甘珠尔·续部·五明学·医学》……”

    侯教授陡然一愣,又往前一扑,眼睛恨不得钉手机上。

    这一看,就是好久:“李定安,这幅皮图,是七世纪的《妙闻集》?”

    “不好说,我只是推猜!”

    话是这么说,但答案是肯定的,不然我哪需要费这么大周章?

    “不好说?”侯院长哭笑不得,“李定安,能不能有点信任感:我好歹也是你老师?”

    “候院长,您别误会,关键是这东西要和《妙闻集》扯上关系,我搞不好就得把这儿的牢底坐穿……”

    候院长顿时了然:不是不信任他,而是李定安现在在国外,有些话不能胡说。

    马献明却被吓了一跳,扑棱着眼睛:“李定安,《妙闻集》是什么?”

    “印度最早的医学论著,传说成书于五世纪,甚至更早,但存世最早的版本,已是十世纪中期……这本书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妙闻也被视为印度医学的奠基人……如果非要代入一下,请参考我国的张仲景……”

    “印度医圣?”

    马献明瞪大了眼睛,“那这句话是谁的……就这句,《妙闻集》出自《大藏经》?”

    “学术界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谁说的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谁问你这个了,我问的是‘据考证’这一句!”

    传说无所谓,谁都可以说,但没点依据,谁敢说“据考证”这样的话?

    “可能”都不行……

    “哦,院士!”

    “你扯淡?”

    “说实话你都不信?”

    李定安滚一下鼠标,最下面出现一个名字:寥**。

    马献明瞅了两眼,再不敢吱声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怪不得侯院长那么激动:如果这是《妙闻集》,再证实确实和《大藏经》有关……哈哈:印度医学源自中国……

    但不应该啊?

    马献明指指电脑:“看到这个,那边还不得跳起来?”

    “都说了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他们跳了多少次,数都数不过来了。但每跳一次,就‘啪啪啪’的挨一顿巴掌,所以早躺平了:不管你怎么不说,证据拿来,不然我承认个嘚儿?但别急,再给你们看点更有意思的……”

    李定安又点了几下鼠标,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篇新闻通稿。

    “怎么是日文的?”

    “矢野道雄(著名的亚洲地区历史学家)在京都大学的讲座报告,当然就是日文的,我给你们翻译一下其中的一段:《名僧传钞》(南梁时期成书,中国最早的佛教僧传史书,国内已失传,日本有抄本)中载:

    中国汉献帝时,印度僧人伽罗提到中国传教,回印度时带走了大量中国论著,涉及佛学、哲学、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政治、军事等等等等……

    之后,印度根据《甘石星经》(战国)、《天官书》(司马迁),创六季、十三月、二十七星宿……又根据《青囊书》,创《妙闻集》……”

    “你等会,哪个《青囊书》?”

    “还能是我学风水的那本?当然是华佗临死前,想让狱卒带出去,狱卒不敢带,他愤而投入炉中,导致失传的那一本……”

    电脑屏幕上齐齐的伸过两根手指头:“你扯淡?”

    “又不是我说的?有本事,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