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00章 新起点

第200章 新起点(1/2)

    海防是一个起点,工业革命的奇迹,不只局限于海防。

    新的旨意很快下达。

    新组装的蒸汽制冰机与蒸汽制砖机,装上飞剪式帆船,被迅速发往琉球、舟山、济州岛乃至海参崴。

    首先受益的,便是正在大力建设中的新琉球。

    如今已变为(朱祁镇实控的)大明的一个宣慰司,主持琉球建设的伯颜帖木儿,每天工作都极其饱和。

    站在那霸港,他一边视察港口扩建进度,一边为两件事发愁。

    一是琉球炎热潮湿,渔获极易腐败,而且距离大陆较远,捕鱼也难有大的销路。

    二是建设港口、仓库、营房、官署所需的大量砖石木料,若全靠海运不现实,现场赶制,有点来不及。

    伯颜正发愁,两艘挂着龙旗的快船驶入那霸港。

    伯颜索性走到跟前,却发现,船上卸下的,并非寻常的粮草军械,而是用厚实油布包裹、部件巨大而沉重的“铁家伙”,以及大量配套的钢管、铁皮、耐火砖和工具。

    随船抵达的,还有十几名从龙潭基地抽调来的熟练工匠与技师。

    伯颜看着那些被小心搬运下来的机器部件,脸上露出疑惑。

    一个军官跑到跟前,行毕军礼,向他转交一份朱祁镇的信件。

    看罢,伯颜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期待的笑容。

    他用力拍了拍眼前这小伙子的肩膀。

    “陛下圣明,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此真乃雪中送炭也!”

    “伯颜大人放心,吾等必不负皇恩,尽快让机器转起来!”年轻军官与工匠们信心满满。

    选址、平整地基、砌筑基座、安装锅炉、组装机器……

    在龙潭工匠的指导下,琉球民夫在那霸城港外,迅速立起了两片简易窝棚区。

    仅仅几天,制冰厂与砖厂开始生产,蒸汽机那熟悉而有力的轰鸣声,第一次响彻在琉球的海风中。

    当第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从冷凝器中产出,当第一块暗红色、棱角分明的机制砖从出砖口推出时。

    围观的官兵们发出了和海防当初一样的惊叹与欢呼。

    琉球同样湿热。

    制冰厂出的冰,只需少量,就可为伯颜、哈铭等大员们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保障军需与官用,它们还以优惠价格供应给琉球本地的渔民。

    琉球的渔业几乎一夜之间被激活,渔船敢于驶向更远的海域。

    新鲜的鲣鱼、金枪鱼得以保存,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更开始卖向福州、泉州,甚至倭国江户。

    而制砖厂的存在,更是彻底改变了琉球建设的节奏。

    就地取材,就地生产。

    砖块像流水一样从砖厂产出,被迅速运往各个工地。

    港口设施、仓储区、营房、新的官署……一座座建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那霸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坚固、规整,初具一座繁荣海港的雄姿。

    ……

    不久之后,同样的机器设备,也通过海船,分别运抵了舟山群岛、济州岛以及更北方的海参崴。

    舟山群岛,地处沿海航线要冲,渔产丰富,商贸发达,更是一个重要的中转基地。

    蒸汽制冰机和制砖机的到来,立刻发挥了巨大效用。

    舟山制冰厂出的冰块,不仅满足了本地庞大的渔船队伍的需求,更因其地理位置优越,通过便捷的海运,涌入最近的贸易大港——宁波。

    接近零下20度的坚冰,裹上草席,运到宁波港后仍然冷气袭人。

    甚至杭州、台州,乃至南京,市场上也出现了这巨大的冰块。

    这些冰块卖得比海防与琉球贵上许多,可仍然远比窖藏冰划算——后者有价无市还限量供应。

    很快,在宁波府的鱼市、码头、乃至街市上,出现了一种新奇景象:来自舟山的运冰船每日准时抵达,卸下一块块硕大规整、冒着森森寒气的“工业冰”。

    宁波的鱼贩们欣喜若狂,以往,除了达官显贵的专供,谁会用冰保鲜鱼类肉类?

    现在的鱼贩子,可以用冰来保鲜自己的水产。被冰镇着的新鲜的海鱼,在市场上保持着惊人的鲜活度,让更多人享受。

    酒楼、饭庄、乃至富裕人家,也纷纷开始购买这种“舟山冰”用于制作冷饮、冰镇瓜果酒水、乃至保鲜食物。

    “舟山冰”因其品质稳定、供应充足,迅速走俏,风靡整个江南地区,甚至开始沿着运河和驿道,向绍兴等内陆州府扩散

    而舟山的制砖厂,则全力支撑着当地军事要塞的扩建与民用设施的建设。

    城防的加固、炮台的修筑、营房的扩建,无不依赖于那源源不断产出的优质青砖红砖。

    北方的济州岛,情况类似却又独具特色。

    岛上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制冰机的到来,最初是为了满足渔业需求,同时向山东、辽东以及李朝辐射,但很快,人们便发现了冰块在保存肉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