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26章 举世震惊

第26章 举世震惊(3/6)

,有一种病态的繁荣。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一条消息之后,变了模样。

    西北定难军,鬼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据说在他们境内,还有一大半人马没有出来。

    根据好事者宣扬,这次出战的定难军,已经有不下十万。

    原本大宋就对陈绍的功绩多方遮掩,因为不想给他太大的爵位和官职。

    再加上陈绍刻意隐瞒,人们都知道有个叫陈绍的,协助谭稹平定了江南民乱,又在童宣帅的率领下,灭掉了西夏。

    至于他收复河西走廊,灭掉高昌汗国,重金收购女真生口.这些事都被严格管控,不许传播。

    直到如今,再也瞒不住了,因为陈绍真要来了。

    他从延安府出发,估计最多一个半月,就能到河东太原府。

    到时候这陈绍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的兵马到底如何,能不能保住太原府不受鞑子侵袭,就都知晓了。

    此时的太原府,早就不是从盛唐直到大宋开国,那个辖县众多、驻兵极重、事物繁剧的天下大府了。

    虽然地理位置依然重要万分,可是钱粮不多,人马也不多。王禀想要整训新军,又苦于没有钱,招募都难,如何发饷。

    河东宣抚使署,就在城中心的唐明街上。

    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就是在年初的时侯,责骂挽留童贯的张孝纯。

    童贯都跑了,他这个宣抚使,权势比童贯低了百倍,虽然还知着太原府,可是政务却不多,每日里进抵此处,也未曾做什么事情,就是见了见僚属,走马观花的看了左近一些地方,天气太冷又没寻幽访胜的心情。

    这些日子干脆就在衙署里面,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

    更神奇的是,没有了这个太原府的最高文官,竟然一点影响也没有

    此时此刻,在安抚使衙署后院的一处小楼上,张孝纯正在置酒高会,和几个带到太原的心腹幕僚浅饮闲谈。

    小楼上张起了暖幕,设了炭盆。楼内暖烘烘的。几名侍女垂首侍立。

    晚春景象,虽然别有一番雅趣。

    可是想起不久之后要么是女真鞑子来,要么是西北的军头陈绍来,在座几人都有些打不起精神来。

    就算幕僚强撑着说些凑趣的话,张孝纯也显得有些懒懒的。

    不管谁来,他们好像都没啥好日子过,那陈绍跋扈到了什么地步,还没等朝廷批奏,他就以军情紧急为由,擅自带兵东进了。

    从西军自己撤回陕西开始,朝廷的权威就一日不如一日,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文臣们都十分不满。

    张孝纯是个正统文人,自然也是不满。

    饮了一杯屠苏酒,张孝纯撑起张开的暖幕一角,寒风吹进,倒是让他精神一振。放眼四顾,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此处可惜再不复当年雄城气象!”

    这句话说的不错,河东路为中原之脊,太原又控扼整个河东路。

    只要守住太原,就能确保中原无虞,汴梁之所以危险,也是因为河北没有河东的地势。

    从此地渡河西便是直入关中之地,李渊籍此建立大唐帝国。

    南下便直指中原,在中国统治中心渐渐东移之后更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刘知远便籍此建立后汉,从后周到大宋开国,盘踞太原。

    引辽人以为援的一个区区北汉,就成了大宋的巨大威胁。

    当时宋与北汉实力差距极大,可饶是如此,太宗太祖,两代皇帝亲征,拿出吃奶的气力,才打下了这座雄城。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光义在破太原之后,为了维系强干弱枝的祖制。

    在太原吃足苦头的大宋,不仅放火烧城,还整个平毁了太原旧城。

    可惜,当时脑子一热,没考虑后果。又觉得自己可以马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三年之后,为了备辽防御,大宋不得不恢复太原。

    可是新城却建在旧城东北三十里外,还隔了一条汾河。

    过去周长四十二里,城门二十四,城墙高数丈,包以巨石的雄城,就只能存在在记忆当中了。

    此刻太原新城,城高不过一丈,全是夯土未曾包砖。城墙也只有周长十一里,只开城门四处。

    这已经不止是阉割版的太原了,这其实根本不配叫太原。

    说起来要是太原还是当年雄城,太原百姓,甚至河东百姓,估计还不会如此颓丧。

    张孝纯他们在此颓丧吃酒的时候,王禀正在城头指挥修葺工事。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这么个残破的太原,他王禀愣是顽强抵抗近九个月、260天,最终弹尽粮绝,城破人亡。

    战至粮绝力竭之时,王禀背负供奉在太原城中的宋太祖赵匡胤画像,跳入汾河自尽殉国。

    城中粮草极度匮乏,“军民先食牛马骡,次烹弓弩皮甲,最后甚至割死尸以食”。饿死者不计其数,仅存数千士兵亦极度虚弱。

    城破之时,依然与金军巷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