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 第292章 十里粥棚光耀万家

第292章 十里粥棚光耀万家(2/3)

添柴火,蒸窝头、熬粥,忙得满头大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谢大少奶奶!谢谢大少爷!”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汉接过满满一碗粥,激动得老泪纵横,“我家老婆子和小孙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这碗粥真是救命啊!”

    石淑贞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快趁热喝吧,不够还有。”

    人群中,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突然晕倒在地。龙小灵立刻跑过去,摸了摸她的脉搏,又翻开她的眼皮看了看:“是饿晕了,还有点中暑。快,先给她喂点温水,再盛碗粥来!”

    伊人赶紧端来水和粥,龙小灵小心翼翼地给妇人喂了几口。不一会儿,妇人醒了过来,抱着孩子哭道:“多谢姑娘,多谢善济堂的大恩大德!”

    万恭存站在粥棚旁,看着来来往往的灾民,眉头却没有舒展。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虽然已经有几家小户人家送来粮食,但比起每天消耗的量,还是远远不够。

    “大少爷,清河县的张老爷派人送来了五十石粮食!”大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喜色。

    万恭存眼睛一亮:“张老爷真是雪中送炭!快让人把粮食卸下来,登记好。”

    “还有,张老爷说,他也要在清河县设粥棚,让咱们给点经验。”大顺补充道。

    “好!”万恭存点点头,“让郝田派两个有经验的伙计过去帮忙。”

    接下来的几天,好消息不断。固安县的李大户送来一百石粮食,还派了十个家丁来帮忙维持秩序;安平县的王举人不仅送来粮食,还亲自带着学子们来粥棚帮忙记账、分发食物;就连新城县的一些小商贩,也纷纷送来蔬菜、柴火,尽自己的一份力。

    十里粥棚的名声越来越响,不仅三县的灾民来了,连更远地方的灾民也闻讯赶来。万恭存索性让人把席棚又加长了几里,锅灶也增加到了三十口。每天天不亮,灶上的火就烧了起来,一直到天黑才熄灭。

    这天中午,粥棚里突然来了几个穿着体面的人。为首的是新城县的县太爷周大人。他走到万恭存面前,拱手道:“万公子,你设粥棚救灾,真是功德无量啊!本官代表全县百姓,谢谢你!”

    万恭存连忙回礼:“周大人客气了。天灾无情,人有情,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周大人看着井然有序的粥棚,又看了看正在忙碌的石淑贞和龙小灵等人,赞许地点点头:“你不仅自己救灾,还带动了周边的乡绅大户,真是难得。本官已经上报了知府大人,相信很快就会有朝廷的赈灾粮下来。”

    “有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万恭存松了口气。

    周大人又叮嘱了几句,便带着随从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大顺高兴地说:“大少爷,有了朝廷的赈灾粮,咱们就不用愁了!”

    万恭存却摇摇头:“朝廷的粮食在路上还需要时间,咱们不能等,还得继续想办法。”

    就在这时,龙小灵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恭存哥,我爹来信了!他说邻县的药商们凑了一批药材,还有一些粮食,明天就送过来!”

    “太好了!”石淑贞笑着说,“小灵她爹真是个热心人。”

    伊人也笑着说:“昨天我听见寨子里的婶子们说,要把家里多余的布料拿出来,给灾民们做几件衣裳呢。”

    万恭存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日子一天天过去,粥棚里的灾民虽然依旧很多,但秩序却越来越好了。有些年轻力壮的灾民,主动帮着挑水、劈柴、打扫卫生;有些会针线活的妇人,就和寨子里的妇人一起缝补衣裳;甚至还有几个读过书的灾民,主动帮着记账、教孩子们认字。

    这天傍晚,粥棚快收工的时候,一个穿着破旧长衫的中年男子走到万恭存面前,深深鞠了一躬:“万公子,我是清河县的教书先生,姓刘。我听说您设粥棚救灾,还带动了这么多人,实在是敬佩。我没什么能捐的,就想留下来帮忙教孩子们读书,您看可以吗?”

    万恭存连忙扶起他:“刘先生客气了,有您帮忙,我求之不得。我这就让人收拾一间席棚,当做学堂。”

    很快,粥棚旁就多了一间“临时学堂”。每天上午和下午,刘先生都会在这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孩子们拿着用树枝削成的笔,在地上写写画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半个月后,朝廷的赈灾粮终于到了。周大人亲自把粮食送到了万家寨,还带来了知府大人的嘉奖令,表彰万恭存“乐善好施,救灾有功”。

    有了朝廷的粮食,粥棚不仅没有停,反而扩大了规模。周边的乡绅大户也更加积极,有的捐钱,有的捐粮,有的甚至直接在自己的家乡设起了粥棚。据统计,光是新城县及周边三县,就有大大小小的粥棚五十多个,救助灾民上万人。

    又过了一个月,蝗虫终于散去了。虽然庄稼毁了,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没有一个灾民饿死或冻死。万恭存又组织大家开垦荒地,播种冬小麦,还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