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 第342章 军中新秀至(下)

第342章 军中新秀至(下)(1/2)

    "主公,莫急。"张良按住李明衍的肩膀,"李信随时可能到达,若此时贸然离开,反而显得心虚。不如静观其变,看他如何出牌。"

    李明衍略一沉吟,点头道:"子房说得有理。那就再等几日。"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主公!"守门的仆从神色慌张,"外面来了一队军士,为首的是位将军,说要见您。"

    李明衍与张良对视一眼。来得这么快?

    "请进正堂。"李明衍整理衣冠,"子房,你先回避。"

    张良点点头,悄然退到屏风后面。

    片刻后,一个年轻的身影大步走进正堂。此人不过二十五六岁,身材高大,相貌英武。他穿着黑色的将军铠甲,腰佩长剑,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气质——既有年轻人的锐气,又有上位者的沉稳,眼神中带着某种审视的味道。

    "李明衍,李君。"来人直接叫出了李明衍的本名,声音洪亮,"久仰大名。"

    李明衍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阁下是...?"

    "在下李信。"年轻将军抱拳行礼,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奉大王之命,来蜀地整军。"

    李信!竟然是他!

    "原来是李将军。"李明衍还礼,"只是不知将军如何知道在下?"

    李信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大笑起来:"先生真是谨慎。也罢,我就直说了。"

    李信自顾自地走到主位旁的客座坐下——既没有僭越坐主位,也没有坐下位,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自己的地位。

    "李明衍的大名,在下可是如雷贯耳。"李信端起仆人送上的茶,轻轻啜了一口,"都江堰的功臣,郑国渠的设计者,还在关东诸国都有建树。这样的人物,岂能不知?"

    "将军过誉了。"李明衍也坐下,"那都是陈年旧事。"

    "陈年旧事?"李信意味深长地笑了,"大王和李斯廷尉在我入蜀之前,都都跟我提起过您。说您是李冰老大人的高徒,精通水利,是难得的人才。"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还说您这些年游历各国,见多识广,如今在蜀地...做了不少事情。"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明衍听出了其中的深意。看来自己在蜀地的所作所为,朝廷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既然如此,不如坦诚相见。

    "不瞒将军,"李明衍正色道,"在下确实在做一件大事。"

    "哦?"李信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愿闻其详。"

    李明衍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地图:"将军请看,这是天下水系图。"

    他展开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这些年,在下走遍六国,寻找的就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禹工遗迹?"李信眼睛一亮。

    "正是。"李明衍详细介绍起来,"韩地有预警系统,魏地有分水装置,赵地有草原水脉,楚地有船闸设计...每一处遗迹,都蕴含着古人的治水智慧。"

    他指着蜀地的位置:"如今只差最后一处——蜀地的星垂之地。若能找到,集齐九州水脉总图,便可献给大王,用于治理天下水患。"

    李信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听完后,他拍案而起:"好!李君果然是快人快语!"

    他站起身,在堂中踱步:"说实话,大王和李廷尉都猜测,李君回到蜀地,必有所图。有人说你想割据,有人说你想谋反。但李廷尉力排众议,说李君是君子,必不会做此等事。"

    "如今看来,李廷尉看人很准。"李信转过身,目光炯炯,"李君心系天下水利,这份情怀令人敬佩。"

    李明衍心中苦笑。李斯这只老狐狸,哪里是相信自己?分明是要通过李信来试探和控制自己。

    "将军过奖了。"他谦逊道,"在下只是尽一份心力。"

    "不必谦虚。"李信大手一挥,"李君,这件事意义重大。若真能找到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