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流贼也可以燎原 > 第378章 围攻颍州(2)

第378章 围攻颍州(2)(1/2)

    第一天攻城结束,义军损失惨重却毫无进展。

    夜间,张鹤鸣巡视各门,慰劳守军:“今日诸位英勇杀敌,保我颍州安宁,每人赏银一两,杀贼有功者另赏!”

    刘处直在帐前来回踱步,听着各方向传来的战报,面色凝重,只一天城墙下就铺了一层尸体,虽然大部分都是流民的,但各营营兵加起来还是损失了近一千人。

    一眨眼攻城战持续三天了,义军损失惨重却进展甚微,颍州守军在张鹤鸣的指挥下异常顽强,这位退休兵部尚书虽然年迈,但是防守有度,他亲自坐镇城头,鼓励守军。

    正月初七夜,刘处直召集军官们商议对策。

    “大帅,连日强攻不下,士卒疲惫,伤亡惨重啊,我们到现在也损失了一千五百人了,咱们弟兄可不是那些充数的流民啊,孩儿营出来的军官们一个个敢打敢拼上了城墙一直打到死,这些天也损失了三十多人。”

    高栎补充道:“城内守军抵抗意志坚定,那张鹤鸣不知道撒了多少钱稳定士气。”

    刘处直沉思良久,忽然问道:“这几日可有关注城内是否有百姓出逃?”

    李狗才回答道:“每日都有零星百姓试图从城墙缒下逃出,大多被守军射杀,不过昨日我军在西门截获一对夫妇,称是城内商户,之前因欠租被张家家丁殴打,现在趁乱逃出。”

    刘处直眼睛一亮:“人在何处?带我见见。”

    那对夫妇被带到刘处直帐中,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老兄莫怕,”刘处直温言道,“我等义军只为除暴安民,不会伤害平民的,城中情况如何?”

    那对夫妇见刘处直态度温和,渐渐放下心来:“回大王话,城中粮草充足,张尚书...不,张鹤鸣那老贼将自家存粮全部充公,足够全城食用半年,但他对百姓极为苛刻,稍有不满便以通贼论处,已经杀了几十人了。”

    刘处直心中一动:“老兄可知道城中哪些人对张鹤鸣不满?”

    那男的想了想说道:“城西多是贫苦人家,受张家欺压最甚,尤其是靠近城墙的那片棚户区,前些日子张鹤龄为了拓宽自家马道,强拆了许多房屋,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刘处直又与这对夫妇细谈许久,然后命人好生安置他们。

    待帐中只剩克营军官们时,刘处直道:“我有想法了,王鸿你挑选二十名土木营士卒,趁夜摸过护城河,在城西北角尝试挖掘一个小洞,那里地势较低,且据那对夫妻说,墙根处因常年积水,砖石有所松动。”

    高栎疑惑道:“大帅,天寒地冻,挖掘极为困难啊。”

    “不必挖的太大,”刘处直解释道,“只需挖出一个能容人匍匐通过的洞穴即可,同时,狗才,你找几个机灵人,设法与城内贫民联系,就从那些被强拆的棚户区入手。”

    正月初八,义军继续强攻各门,但攻势已不如前几日猛烈,趁此机会,李虎亲自带队,在夜幕掩护下越过护城河,在城西北角开始挖掘。

    “大哥,有贼兵在西北角活动,似乎在挖掘什么。”张鹤龄报告。

    张鹤鸣亲往查看,只见西北角有义军活动,但由于夜色深沉,看不真切。

    “加强该处守备,多备火把夜间照明。可能是疑兵之计,欲使我出城。”张鹤鸣判断道,将主要兵力仍然放在城墙上防守。

    与此同时,李狗才挑选的几名细作扮作难民,趁守军换防间隙,悄悄接近城墙,向城内投掷绑着书信的箭矢。信中写道:“义军只诛贪官,不害平民,城破之日,开仓放粮。”

    起初没有回应,直到初九黄昏,一支箭从城头射回,箭上绑着一块布条,写着:“西墙根旁三十步有洞可通消息。”

    李狗才立即派人前往指定地点,果然发现墙根处有一个狗洞大小的缺口,可能是年久失修所致,通过这个缺口,义军与城内贫民建立了联系。

    当夜,城内传来消息,西城棚户区百姓愿意作为内应,但需要义军主力吸引守军注意力。

    刘处直得报后,立即调整计划:“明日白天继续强攻各门,让守军疲于应付。明夜三更,内应在城西放火为号,同时我军全力攻城。”

    正月初十夜,月黑风高,三更时分,颍州城西突然火起,火势迅速蔓延。

    “城中有内应!杀啊!”数以千计的义军向着城墙杀了过去。

    混乱中,十几个克营老本兵通过那个被扩大的墙洞潜入城内,配合城内百姓打开了西城门,义军如潮水般涌入,与守军展开巷战。

    战斗异常惨烈。张鹤鸣与两个弟弟亲率家丁和乡勇,与义军逐街逐屋争夺。年过八旬的张鹤鸣手持长剑,身先士卒,激励守军死战。

    “为了大明!为了颍州!杀贼啊!”张鹤鸣的呼喊在夜空中回荡。

    刘处直在城外听到城内喊杀声震天,知道城门已破,立即命令投入全部主力。

    “高栎、李茂,率前营中营从西门杀入!史大成控制城墙!刘体纯率右营迂回到东门截击可能逃跑的官军营兵!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