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被炸毁了,图书馆烧了,连爷爷教的古老歌谣都快没人会唱了...”
孩子的问话如此直接而深刻,苏明远感到喉头哽咽。他想起大庆王朝末年,战火连天,他亲眼见证许多典籍被焚,工匠离散,技艺失传。文明如此脆弱,如同一盏微灯,在历史的狂风中摇曳欲灭。
“真正的保护,不是将文化锁在玻璃柜里。”苏明远轻声说,仿佛在告诉自己和大庆朝那些已逝的文明痕迹,“而是让你们的文化,像这个纹路一样,在新世界找到生根的土壤。”
他继续解释道:“你看这些云雷纹,它们起源于数千年前,但随着时代变迁,被应用于不同的器物上,被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重新诠释。文化不是化石,它是活的水流,需要不断流动、融合、创新,才能真正延续。”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倒映着宝鼎的微光。苏明远忽然起身,向工作人员示意。经过简短交流,展柜被小心打开。
“来,轻轻触摸它。”苏明远扶着男孩的手,引导他的指尖划过青铜鼎上的纹路,“感受这些线条,它们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智慧和情感。你的文化也一样值得被传承下去。”
男孩的手指颤抖着触摸那些古老的纹路,忽然眼泪夺眶而出:“我想回家...我想让我们的文化也能被放在这样的地方,被全世界看到。”
苏明远的心被深深触动。他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笔记本——现代社会的习惯,但他仍保持着用毛笔书写的传统。快速画下几个云雷纹的变体,又在旁边添加了一些类似阿拉伯花纹的图案。
“看,”他展示给男孩,“文化就是这样交流和融合的。你们的纹样可以与我们的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美。这才是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男孩破涕为笑,小心地接过那页纸,仿佛接过什么珍贵宝物。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走来:“苏先生,叙利亚常驻代表团的成员正在找这个孩子,他是随代表团来的难民儿童代表。”
苏明远点头,对男孩说:“记住,你的文化需要你来传承和创新。不要让它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而要让它活在你的生活中,活在你的创造中。”
男孩郑重地点头,然后用阿拉伯语说:“谢谢您,先生。我会记住今天,记住这个宝鼎和您的话。”
望着男孩离去的背影,苏明远陷入沉思。他自己何尝不是文化的传承者与跨越者?从大明王朝到现代世界,他带着古老的智慧站在这里,不正是文明延续的活证明吗?
他转身再次凝视那尊青铜宝鼎,忽然感到与它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联系。这尊鼎是复制品,原件在大明王朝应该是皇室祭祀重器。而他现在站在这里,仿佛时空交错,古今重叠。
“文明之核...”他喃喃自语,忽然明白了这个项目名称的深意。文明不是外在的器物,而是内在的精神;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活水。真正的文明之核,在人的心中,在代代相传的创新与融合中。
夜幕降临,联合国总部的灯光渐次亮起。苏明远最后看了一眼展厅中的各国文明瑰宝,转身步入纽约的夜色。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这个现代都市的脉搏与千百年前长安、汴京的脉搏并无二致——都是人类文明不息的跳动。
他抬头望向星空,那里有他来的方向,也有人类共同的未来。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找到了新的使命:不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是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让古老智慧在现代世界焕发新生。
苏明远深吸一口现代都市夜晚的空气,稳步向前走去。前方,文明的长河依旧奔流不息,而他,既是过去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宝鼎的微光不仅留在联合国展厅里,更留在了每个触摸过它的人心中——那是文明的希望,永不熄灭。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