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能坚持下来。你这双手,本来应该是拿笔的,却来拿刻刀。”
苏明远看着自己手上的细小伤口:“笔和刻刀,都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没有高下之分。”
回京的车上,林婉儿问苏明远:“你真打算继续学习皮影雕刻?基金会还有很多工作...”
“不只是学习,”苏明远从包里取出一个精美的木盒,里面是他这些天的作品——一套初步成型的皮影人物,“我还要创新。”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了一个设计图:“这是我根据老人的技艺,结合现代审美设计的新版皮影人物。同时,我记录下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和讲解,准备制作成交互式教学程序。”
林婉儿惊讶地看着设计图:“这...这太好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式推广到其他濒危技艺的保护中!”
苏明远点头:“传统不是静止的,它需要与时代对话。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老东西原封不动地放进博物馆,而是让它们活在现代人的生活里。”
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远处夕阳西下。苏明远望着窗外的景色,忽然想起四百年前离开家乡赴京赶考的情景。那时的他,一心想的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如今,他的使命已经不同。
回到北京后,苏明远在基金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了“活态传承”计划:不仅记录和保护传统技艺,还要帮助传承人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会议上,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提出问题:“苏老师,您不担心过度创新会失去传统的本质吗?”
苏明远思考片刻,回答:“在我来的时代,每一代文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李白杜甫超越了前朝诗人,苏轼辛弃疾又开辟了新的境界。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条流动的河,而不是静止的湖。”
他打开全息投影,展示李思源的青瓷、那个女孩的古琴电子乐、VR皮影戏,以及他自己设计的现代皮影:“这些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传统的当代延续。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创新的精神本身。”
会议结束后,苏明远独自走到基金会的露台上。夜空中的星星被城市的灯光掩盖,只有最亮的几颗依稀可见。
他想起庆朝时的夜空,繁星如织,没有现代的光污染。但那时的世界,也没有现代的包容与可能。
“给你。”林婉儿递给他一杯热茶,站在他身边,“看什么呢?”
“看这个时代。”苏明远接过茶,“它不完美,但它努力让每一种文化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在庆朝是不可想象的。”
林婉儿微笑:“所以你不再怀念过去了?”
苏明远沉默片刻:“我依然怀念庆朝的某些东西——那些安静的夜晚,那些纸上交流的深思熟虑。但我更珍惜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让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智慧对话交融的机会。”
他望向远方故宫的轮廓:“红墙不再是界限,而是圆心。从这个圆心出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都能相互对话,共同创造。”
夜风中,苏明远仿佛听到了各种声音——编钟的浑厚、电子乐的灵动、皮影戏的锣鼓、还有世界各地人们的交谈笑语。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文明传承的交响曲。
在这个时代,他不再是迷失的穿越者,而是文明长河上的摆渡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而这条长河,正因为无数人的努力,流向更加广阔的海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