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为什么南方的水田旁边都种竹子啊?”萧汀忍不住问。李老师笑着说:“竹子能固土,还能挡点风。而且到了秋天,竹子上还能挂玉米,一举两得。对了,你们做实验的时候,也可以观察下竹子对水田小气候的影响,说不定能有新发现。”叶之澜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话记了下来,萧汀则在旁边画了一棵小小的竹子,旁边写着“观察竹子的作用”。
到合作社时,天已经快黑了。他们住的小木屋就在试验田旁边,红色的砖墙,黑色的瓦片,门口挂着一个木牌子,写着“农业科研临时住处”。萧汀放下行李就跑去摸窗户,发现没有纱窗,急得跳起来:“晚上会不会有蚊子咬我啊?我最怕蚊子了!”李老师笑着从车里拿出几瓶驱蚊液:“这是咱们当地农民自己做的艾草驱蚊液,比城里买的好用,你们睡前喷点,保证蚊子不敢来。”
小木屋里面很简单,两张上下床,一张旧书桌,墙角放着一个老式衣柜。叶澜选了上铺,刚爬上去,就听见“吱呀”一声,床板晃了晃。“会不会塌啊?”他小声问。萧凡在上铺铺床单,笑着说:“放心,我早上试过了,结实着呢。”萧汀则选了下铺,把自己的玩具小熊放在枕头边,还从包里掏出一个会发光的小星星,贴在天花板上:“这样晚上睡觉,就像在东北老家看星星一样了。”
晚上睡觉前,双孩趴在书桌上,借着台灯的光写日记。叶澜写:“今天到了长沙,这里好热,还有好多竹子。李老师给我们买了绿豆汤,很好喝。明天要去试验田,希望能看到南方的水稻。”萧汀则写:“今天在飞机上看了云,像。晚上住的小木屋有蚊子,不过有艾草驱蚊液。明天要问李老师,为什么南方稻种更细长。”
第二天早上,双孩是被窗外的鸡叫声吵醒的。萧汀揉着眼睛爬起来,看见叶澜已经坐在书桌前,拿着笔记本看昨天写的观察记录。“快起来,李老师说早上要去勘察试验田。”叶澜推了推他。
早餐是李老师带来的长沙米粉,装在粗瓷碗里,飘着一层红油,撒着葱花和酸豆角。叶澜尝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赶紧喝了口豆浆。萧汀却吃得津津有味,还加了两勺辣椒油:“太好吃了!比东北的面条还香!”萧凡看着他们,笑着说:“喜欢吃就多吃点,等下勘察试验田要走很多路,得吃饱。”
吃完早餐,李老师就带着他们去试验田。走在田埂上,双孩才发现,南方的田埂比东北的湿软,踩上去有点黏脚。萧汀刚走两步,就差点滑倒,幸好叶之澜拉住了他。“走田埂要脚尖朝前,慢慢挪,像我这样。”叶之澜示范给他们看,双孩跟着学,慢慢就熟练了。
试验田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水田泛着浅绿,稻苗刚长到膝盖高,随风轻轻晃动。李老师指着稻苗说:“现在是分蘖期,稻苗会从根部长出新的茎秆,这个时候最需要水分和养分。你们的涂层要是能在这个阶段用,效果会更好。”
萧凡拿出测土仪,递给双孩:“来,你们试试测土壤的ph值,注意要把探头插深点,等数值稳定了再读。”萧汀接过测土仪,蹲在田埂边,把探头插进土壤里。过了一会儿,屏幕上显示出数字:“5.8!”他大声喊。叶澜也赶紧测了一次,结果是5.9。“东北黑土的ph值是6.5,比这里高好多。”叶澜说,赶紧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个向下的箭头,标注“需调整涂层耐酸性”。
勘察到试验田边缘时,他们发现有条小河,河水很清,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这条河叫稻香河,雨季的时候会涨水,去年就淹过一次试验田。”李老师说。萧凡皱了皱眉:“那咱们的涂层得测试在积水环境下的稳定性,不然雨季一淹,效果就没了。”他让叶澜把这条记下来,叶澜还拍了小河的照片,打算回去查“水田排水系统设计”的资料。
中午回到小木屋,双孩累得瘫在椅子上。萧凡从镇上买了东北大馒头和咸菜,放在桌子上:“知道你们可能吃不惯辣,特意买了馒头,快吃吧。”叶澜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突然觉得很想家:“这个馒头和我妈蒸的一样好吃。”萧汀则一边吃馒头,一边翻看早上的观察记录:“下午整理实验材料,咱们得把玻璃培养皿找出来,还有蜂蜡块。”
下午整理材料时,叶澜发现有几个玻璃培养皿在运输中裂了缝,边缘还沾着碎玻璃。“这可怎么办啊?没有培养皿,怎么装涂层样品?”他急得快哭了。萧汀看着裂掉的培养皿,突然眼睛一亮:“我有办法!”他跑去合作社的仓库,翻出几个装过农药的塑料瓶,洗干净后,用剪刀把上半部分剪掉:“你看,这个可以当简易培养皿,比玻璃的还耐摔。”
叶之澜拿着塑料瓶,试了试装水,果然不漏水。“萧汀你太聪明了!”他高兴地说。萧凡也夸道:“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问题,又环保。”他们把塑料瓶贴上标签,分别写着“东北黑土涂层样品”“南方红壤涂层样品”“积水环境涂层样品”。
整理蜂蜡块时,叶之澜发现,因为长沙温度高,蜂蜡块有点融化,用手一捏就变形。“这样没法涂在稻苗上啊。”他皱着眉说。叶之澜想了想,说:“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