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塑强汉 > 第152章 一强一弱(1)

第152章 一强一弱(1)(1/2)

    郭嘉已吃完饭,端起茶来喝上一口,才悠悠地说道:

    “江南可不是只有孙策和振汉军,还有一个仙人弟子桓佑。

    “成公子能在三四年间使青州富甲天下,人口增加近百万,那孙策现已独霸江南四年半时间,在桓佑的辅佐下,江南会富足到什么程度?又能有多少兵马?”

    郭嘉话一出,除蔡成之外,所有人的脸色便都变了。

    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之前申金为何要指责兵部和陆水军了。

    让荆州江南四郡有了安安稳稳的四年半发展时间,以仙人弟子之能,岂不是能与当年青州相比?

    那时的青州,可能能够以一州推平整个大汉的。

    不过,那时青州有近七百万人口,而江南在孙策强占四郡之时,四郡加起来也只有两百万人口。

    就算这四年半的时间里,在桓佑的辅佐下,荆州江南四郡有了长足发展,可人口绝对无法增加百万。

    以此来看,如今振汉军最多只能达到二十万规模,包括水师与陆军。

    但荆州与大汉朝廷不同的地方在于,荆州二十万陆水师只需要防守沿江一个方向,而大汉朝廷必须把护民军布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如此,江南如果真要渡江北上,至少可以出动十万兵马,远远多于护民军防线上任何一点的兵力。

    桓佑毕竟和成公子一样是仙人弟子。

    成公子能在三年半的时间里,让护民军天下无敌,那桓佑又如何不能在四年半的时间里,达到与护民军相同的程度?

    可见,成公子刚刚所说,不断派出小股兵马进入汝南四郡实施特战,减缓江南四郡的发展速度,是必须的战略手段。

    比如说在秋收前烧田啦,摸入水师烧船啦,夜间偷袭振汉军的军营啦,秋收后,利用振汉军收粮、运粮之机,找到振汉军的粮仓啦,没事便摧毁几个工坊啦……

    总之,按蔡成拟定的《特战条例》,除扰民、害民以及暗杀之外,可以采取的行动太多了。

    如果真有了这样的特战,这四年半,江南四郡哪里会有稳定的发展?估计每日都会寝食难安,甚至和江东一样每天战战兢兢。

    然而,由于内阁和兵部的谨慎,不仅浪费了足足四年半的时间,而且还让江南崛起了。

    可这样又有问题了。

    荆州江南四郡已经强大如此,为何这四年半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进占整个江东呢?

    千万别说江南孙策与江东曹操的关系好、感情深。

    人家曹氏一族,自开国元勋曹参起,纵横大汉四百年,绝对顶级的世家大族。

    反观孙策,虽然号称是孙武的后人,可孙氏在大汉四百年间,从来没有支楞起来。

    自孙武之后,孙氏一族,除出了个孙膑之外,再无才华盖世之辈。

    孙膑之后,也就孙坚勉强能算是一个历史上的知名人士,估计还是沾了东吴政权孙权的光。

    如果没有孙权割据东吴,孙坚、孙策父子俩,最多也是在史册上提上一笔的角色。

    可见,以顶级士族的傲气与底蕴,曹操绝对不可能与孙策过于交好,毕竟骨子里是存在鄙视的。

    江东、江南之所以联盟,都是让护民军给逼的。

    摩陀岭一战,把江东复汉军(知道振汉军之名后,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华容一战,把江南振汉军(孙策模仿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

    两个势力必须联合起来,应对大江以北的巨大压力。

    然而,弱时联盟,强时吞并。这不是自春秋以来的优良传统吗?

    按当前江南四郡之强,只要愿意,不出三四个月,便可以全取江东。

    准确地说,早在两年前,振汉军如果要攻打复汉军,就已经像壮汉打幼儿一般了。

    然而,四年半过去了,江东、江南一直安然相处,并未发生任何冲突。

    难道是江南并不想取江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这些问题瞬间涌入众人的脑海。

    他们想不清楚,于是便都将目光投向蔡成。

    蔡成摇了摇头,笑道:“我不知道江南为何四年半都不进占江东。可现在,征东军团已经从江东迁出六十余万人口,这就意味着江东四郡已然空了一郡。

    “如果江南再不理会江东,再有一年,估计江东又会有百万人口迁出。

    “我猜想,最近这一两年内,不会没有从江东迁出的百姓返回江东,然后告诉江东百姓,徐州的生活有多好吧?

    “所以,人口迁出的速度,必然越来越快。

    “如果桓佑再不理会,江东空了,曹操废了,护民军也会顺势入江东,然后以豫章群山为屏障向江南施以压力。

    “所以我推测,江南出兵取江东近在眼前了。”

    如果不是蔡成此时已经失去了穿越的记忆,他肯定能知道江南为何不取江东。

    如果把江东和江南相比较,江东弱得就如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