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塑强汉 > 第133章 随县之战(2)

第133章 随县之战(2)(1/2)

    在东汉的兵役实行的是“更赋制”。

    有钱的人家不想服兵役,便可“纳钱代役”。

    在更赋制下,每个男丁需要服两年兵役(有的兵种服役期更长)。

    但与蔡成实施的募兵制,护民军也好,御林军也罢,都有军饷。

    最低每人每月五十钱,并随着职位提升而提高。

    也就是说,加入护民军,在五年的服役期间,每个人的军饷,最低也可以养活一家四口人,五年后退役时,还有一笔“退役费”。

    蔡成采取的募兵制,而且只招收十五、六岁的少年,八年后还能退役,等于是帮农户养孩子,养了孩子之后,再服役五年。

    有军饷,正是壮劳力时(二十三、四岁),领退役费回家务农,连娶妻生子都不耽误。

    这些才是青州百姓踊跃加入护民军的根本原因。

    蔡成还有规定:护民军的数量,不得超过大汉人口的百分之一。

    而且由于第一批护民军全部都是青州子弟,所以,入京后,十年内不再从青州招兵。

    征南军团的将士们都明白,除团长以上的人之外,其他人剩余的服役期已经不足四年了,必须抓紧时间争取战功。

    如果未能攻克随县,或者是攻克了,死伤过多,甚至是攻克随县所花的时间过长,在护民军看来,都不算胜仗。

    第二日,征南军团的工程大队开始在溠水上搭建浮桥。

    黄忠、霍峻两人在城楼上,一边看着护民军抢建浮桥,一边商议着守城的战术。

    “溠水到城门,也就是六十丈距离,最多能容纳一千人参与攻城。而随县城中有一万三千守城兵马,何惧护民军攻城?”霍峻对护民军搭建浮桥有些不以为意。

    “吾等能想到此点,兵锋正盛的护民军不会想不到。仲邈(霍峻表字)不可轻视。”黄忠轻声说道。

    不等霍峻尴尬,黄忠马上开口问道:“如果仲邈攻城,会采取何种战法?”

    霍峻开始凝神思考。

    半晌后,才犹豫地说道:

    “除了渡河硬攻之外,似乎没有太好的战法。

    “如果不采用如此硬攻战法,便只能由断蛇丘渡溠水,绕到随县的北面,甚至西面而攻。

    “可如此战法,便不可能携带大型攻城器械,亦无法投入更多的兵马,顶多三千人而已。

    “而汉升将军一到随县,便在四面都布置好了防备,数千人绕到北面或西面,极可能全军覆没。”

    “若贼军从南面攻城呢?”黄忠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从南面攻城?”霍峻惊得叫了起来。

    “如何?”黄忠追问。

    “随县南面是溠水与涢水交汇之处,城前地域比城东还狭窄,根本无法布置足够的兵力。从南面攻城,与取死无异。”

    霍峻刚刚说完,便猛地拍了一下脑袋。

    “还有一法,可克随县。”

    不等黄忠发问,霍峻便继续说道:

    “随县西靠大洪山,溠水、涢水自北而南,由随县东西两向流过,可阻贼军攻城,亦可阻吾军粮道。

    “贼军只需控制随县襄随谷地,援军及粮草皆不可入。随县城中断粮后,只能开城乞降。”

    黄忠点了点头。

    “此恰是吾所忧也!汝在护民军到来前,拆掉溠水之桥,确实可阻贼军,亦是断吾之粮道。”

    霍峻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不知过了多久,霍峻才小声问道:“汉升将军自城东渡涢水而入城时,一直闷闷不乐,便是为此?”

    “正是。”黄忠神情凝重。“自吾率军入随县城时起,便与襄阳断了一切联系。吾昨日便已查明,城中存粮只够吃半年。”

    霍峻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沉寂了半天,霍峻仿佛想到什么,询问黄忠。

    “汉升将军,如若汝在入随县前便已想到此节,何不在随县之南扎营?如若护民军攻城,将军便可出兵袭扰。如此,年内随县必不可破。”

    “呵呵呵呵……”黄忠一阵苦笑。

    “汉升将军何故发笑?”霍峻不解。

    “仲邈,汝这些时日,难道就没看过《汉报》?”

    “谁人曾往随县送过《汉报》?吾又如何得知《汉报》?”霍峻以为黄忠在羞辱他,声音高了起来。

    黄忠不以为意,而是轻声地向霍峻解释。

    “以《汉报》上所载,护民军攻克鲁阳,用的是楼车战术。即以高达五六丈之楼车,推近到城前,居高临下,以箭矢控制一段城头,便从容登城。”

    “便是居高临下,可城上有大盾遮挡箭矢,如何能让贼军从容登城?”霍峻叫了起来。

    “正是有此惑,吾至襄阳后,便委托人尽量收集护民军各方面信息,方知护民军围京都时,竟然有高过京都城墙的攻城器械,更是得知护民军的箭矢极为厉害,射程远,射术精。

    “鲁阳一战,守军也用了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