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686章 西北形势,屯驻军户(五)

第686章 西北形势,屯驻军户(五)(1/2)

    朱有建在议事厅见了马进山和孙守法,听二人把十几万人的安置困境一五一十说完,反倒笑了,指尖轻轻敲了敲案边:

    “这根本不算事。”

    他俯身点了点案上摊开的舆图,语气笃定得让人心安,

    “大明如今最缺的就是人口,别说十几万人,就是再来十倍,朕也能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看这四川的盆地、云南的坝子、贵州的梯田,还有湖广的荒洲、辽东的黑土,连喀尔喀、吐蕃都有空地,哪愁没地方安置?”

    话锋一转,他想起这些人都是军户出身,早年守过边疆、会养战马,便多问了句:

    “你们手下这些人,除了骑马打仗,会牧羊吗?”

    见马进山和孙守法连连点头——

    卫所军户本就有牧马放羊的本事,哪怕逃难时也没丢了手艺,朱有建立刻拍了板:

    “那就好办了!

    瀚海周边有大片没人开垦的草原,正适合放牧,既不用他们重新学种地,还能给朝廷养军马、产皮毛,一举两得。

    至于住处,让建工队在草原边缘搭聚居点,再修几条简易轨路通到棱堡,日常的粮食、布匹,还有孩子读书的学堂,都让人跟着统筹,保准让他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得了圣谕,马进山领着人立刻登上轨车,直奔科尔沁草原——

    那里早有建工队提前搭好的棱堡,每座棱堡连带周边的营房,能住下三万人,眼下已建成五座,人到了就能直接入住。

    朱有建早替他们规划得明明白白:

    先在棱堡周边圈地开养殖场,后续朝廷会从漠南调运羊群幼崽送过去;

    生活资料不用他们操心,眼下先划拨一万石粮食应急,盐、布这些必需品也会跟着运到;

    等安定下来,他们还能靠捕猎草原和兴安岭里的黄羊、狍子补充口粮,也能把貂、狐这类皮毛兽圈养起来,朝廷日后会按市场价收购,皮毛能直接等价换粮食,不用愁销路。

    更让众人安心的是,作为筑堡军户,他们养殖的牛羊、皮毛兽全归自己所有,朝廷分文不取;

    前期的守堡补贴也直接折算成粮食发放,不用担心里头有克扣;

    等日后军户们日子宽裕了,再根据草原的产出调整补贴方式——

    这样的安排,让一路提着心的卫所人家,总算松了口气。

    另一边的孙守法,则带着宁夏卫的四万多人往哈喇和林赶——

    那边的草场同样辽阔丰美,最适合放羊牧马,所有安置政策全参照马进山那边的例子来,从粮食划拨到棱堡入住,连皮毛收购的市场价都没差别,不用再走半点弯路,宁夏卫的人一路上都透着安心。

    至于河套地区,朱有建另有长远打算——

    内套沙化严重,眼下先不安排大规模放牧,免得加重土地退化;

    而是把外套划为禁牧区,专门用来恢复生态,只让少量人定期巡查,不准牛羊进入啃食。

    黄河沿岸则要种上沙棘、苜蓿这类耐旱耐碱的草类,既能护住河堤不被冲垮,又能固定泥沙;

    同时还要广泛栽种沙果、海棠等经济果树,既能保水减沙、慢慢改善环境,日后果子成熟了,还能让守堡的卫兵们摘了去换钱,添一份额外收入。

    他对草原放牧也定了明确规矩:

    推行“草场轮换制”,把给军户划定的草场平均分成三片,每年只在其中一片放牧,另外两片全留出来休养生息。

    这样每片草场都能有两年时间恢复植被,长出新的嫩草,免得被牛羊过度啃食,最后变成光秃秃的沙地。

    除此之外,朱有建还特意嘱咐孙守法和马进山,等军户安顿妥当后,要顺带做些简单的地理勘测——

    尤其要把辖区内的山脉走向、河谷位置、水源分布一一

    记录清楚,哪怕画的图粗糙些也没关系,关键是信息要准。

    等勘测结果报上来,朝廷会派专人选合适的地方修蓄塘、挖水渠,重点整治那些北流入瀚海的河流,把水脉梳理清楚,为后续发展铺路。

    其实朱有建心里也清楚,眼下直接从瀚海引水难度太大:

    没有抽水泵,没法从湖里大量取水;

    想试试虹吸法,可瀚海的活水期太短,一年里大半时间河面都结着厚冰,管子根本插不进去,完全不现实。

    既然利用瀚海不容易,他便动了别的心思——

    不如把那些本该流入瀚海的河流控制住,在上游修堤坝拦住水,让它们改道往南方流,说不定能顺着地势引到河西走廊,缓解那边常年缺水的问题,既利用了水资源,又帮了河西,一举两得。

    马进山攥着皇帝的旨意,指腹反复摩挲着明黄的缎面,眼眶都有些发热——

    圣皇这安排,真是把西北军户的难处揣摸得透透的,连他们没说出口的短板都考虑到了。

    他私下里拉着身边的老部下感慨:

    “要是真给咱们田地种,说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