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285章 帝王的功过

第285章 帝王的功过(1/2)

    杨氏之祸必将载入史册,成为大唐历史上最不堪的一页。而作为这场祸端的始作俑者,李隆基的名字也注定要被后人诟病。

    这对一个曾经开创盛世的帝王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耻辱。

    人各有志。寻常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而帝王所求则是功业与美名。昔日的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将大唐推向巅峰,这份功业足以彪炳史册。

    然而杨氏之祸却如同白璧微瑕,玷污了他一世英名。

    这绝非一个曾经创造辉煌的明君所能接受的耻辱。

    每每想起,李隆基便心如刀绞,痛不欲生。正是这份难以排遣的耻辱感,让他在得知真相后几近疯狂,数日不饮不食,形销骨立。

    如今虽已清醒,但洗刷耻辱、挽回声誉的执念却愈发强烈。

    然而杨氏为祸之烈,千古罕见,要恢复声誉谈何容易?面对皇帝的质问,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开口。

    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李隆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李乾身上。

    这位屡建奇功的将军,连平定吐蕃这样的难题都能解决,或许能为这个困局找到出路。

    “李乾,你以为如何?”皇帝直接点名。

    李乾略作沉思,谨慎答道:“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杨氏奸佞,表里不一,其恶行实乃自作孽。”

    这番开解之词,既保全了皇帝颜面,又为后续进言铺垫。

    果然,李隆基眉头稍展,却仍不甘心:“你这是为朕开脱。可对朕而言,这确是奇耻大辱!自登基以来,朕举贤任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这些贤臣良将,朕从未看走眼。唯独这杨氏满门,朕竟将恶人当忠臣,将奸佞当栋梁!你说,朕这脸往哪搁?”

    说到激动处,李隆基声调越来越高,手指颤抖地指着李乾,几乎是在咆哮,唾沫横飞。

    “开元盛世”之所以能超越“贞观之治”,正是因为他慧眼识人,任用了一大批贤能之士。如今杨氏之祸,却成了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陛下若要弥补,臣倒是有一策。”李乾见时机成熟,从容进言。

    “快说!”李隆基急不可耐。群臣也纷纷竖起耳朵。

    李乾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据臣所知,若非陛下,大唐早已被韦后窃取;若非陛下,太平公主不会伏诛;若非陛下,便无开元盛世;若非陛下,大唐不会如此强盛;若非陛下,后突厥、契丹、高丽、吐谷浑残部不会灭亡......”

    他如数家珍般列举着李隆基的丰功伟绩。每说一件,皇帝的脸色就舒展一分。群臣也不住点头附和,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自唐太宗驾崩后,大唐便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动荡。

    这动荡的根源,正是那位风华绝代的女皇武则天。她开创了女性称帝的先河,引得后世无数女子竞相效仿。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韦后、安乐公主与太平公主这三位野心勃勃的女子。她们为了效仿武则天登上帝位,不惜搅乱朝纲,将大唐搅得天翻地覆。

    韦后与安乐公主更是丧心病狂,竟毒杀唐中宗,企图灭绝李唐宗室。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正是李隆基挺身而出,发动政变诛灭韦后一党,扶立睿宗登基。如此大功,使得他虽非长子仍被立为太子,连其兄长都主动退让,认定他才是中兴大唐的不二人选。

    即便当上太子后,李隆基仍面临太平公主的威胁。这位野心勃勃的公主企图效仿其母武则天,独揽朝政。却不料李隆基先发制人,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

    自此,李隆基终于坐稳江山。他大刀阔斧改革弊政,广纳贤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政清明后,他又着手解决边患,唐军所向披靡,让动荡的边疆重归安宁,其功业甚至超越了贞观之治。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乾。

    “陛下,杨氏之祸虽烈,但与您曾经克服的艰难险阻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李乾声音洪亮,“陛下既能拨乱反正,开创盛世,又岂会被区区杨氏之祸所困?”

    群臣纷纷颔首称是。确实,与李隆基曾经面临的危机相比,杨氏之祸不过九牛一毛。

    当年那般艰难的局面他都能化解,如今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嗯,有理。”李隆基眉头舒展,面露喜色。

    “不过......”李乾话锋一转。

    “嗯?”皇帝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李乾。

    “功是功,过是过。一分过错,需十分功业来弥补。”李乾凝视着李隆基,声音渐渐提高,“陛下若能重拾开元初年的勤政之风,大唐必将更加强盛!”

    这番话如同一记警钟,在殿内回荡。

    开元年间,是李隆基帝王生涯的巅峰。那时的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将大唐治理得如繁花似锦。

    可惜岁月流逝,功成名就的帝王渐渐懈怠,沉溺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