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284章 帝王心结

第284章 帝王心结(1/2)

    杨贵妃盈盈下拜,纵是跪地叩首,那婀娜身姿仍透着万千风情,让人移不开眼。

    “真乃天赐尤物!”李乾暗自赞叹。

    然而李林甫、太子李亨及一众朝臣却面色凝重,忧心忡忡。他们深知,正是因杨贵妃得宠,杨氏才得以飞黄腾达,最终酿成滔天大祸。

    若留下此女,谁知会埋下什么祸根?可要诛杀贵妃,谁又敢开这个口?

    不少大臣频频向李乾使眼色,期盼这位胆识过人的将军能挺身谏言。可李乾却恍若未见,始终沉默。

    在李乾看来,杨氏既已覆灭,单凭杨贵妃一人难成气候。

    即便她有心收买爪牙,在经历杨氏之祸后,朝野上下岂会不防?

    更何况,眼下即将与大食决战,若诛杀贵妃导致李隆基心神不宁,反倒误了大事。

    “爱妃莫要胡思乱想。”李隆基怜惜地伸手欲扶。

    杨贵妃却执意不起:“陛下,臣妾罪孽深重。杨氏之祸,皆因臣妾而起,百死难赎。只求陛下赐一所道观,容臣妾为陛下祈福,为杨氏赎罪。”

    此刻的杨贵妃已全然相信杨氏恶行,内心充满自责。这份悔悟之情,让她决意出家赎罪。

    “此事万万不可!”李隆基急道。

    “若陛下不准,就赐臣妾一死吧。”杨贵妃仰起俏脸,眼中尽是决绝。看着她这般神色,李隆基心如刀绞。他太了解这个女子了,她是真的宁死也要出家。

    “罢了。”李隆基终于妥协,“你先去道观暂住,待日后再接你回宫。”

    这番对话勾起往事,当年李隆基为得到儿媳杨玉环,先是以出家为名将她安置在“太真观”,赐道号“太真”,这才有了“杨太真”之称。

    如今历史重演,却是物是人非。

    然而杨贵妃她接下来的话,却让李隆基如坠冰窟。

    “陛下,臣妾此生不会再还俗。”

    李隆基本打算让她暂避风头,待杨氏风波平息后再接回宫中。可杨贵妃的决绝远超他的想象。

    “爱妃......”李隆基声音发颤。

    “杨氏之祸皆因臣妾而起,臣妾无颜见人。”杨贵妃盈盈起身,向群臣深深一拜,“杨玉环在此向诸位大人谢罪。自此青灯古佛,永绝红尘。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这誓言虽轻,却字字如刀,刺得众人心头凛然。

    李乾望着这一幕,不禁感慨:“杨贵妃何尝不是可怜人?被杨氏一族蒙蔽,终日只见光鲜亮丽,哪知背后竟是如此龌龊。她不过是杨氏争权夺利的棋子罢了!”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他们既不敢质疑贵妃的诚意,更不敢劝皇帝痛下杀手。看着李隆基痛不欲生的模样,谁还敢触这个霉头?

    杨贵妃叩首时用力过猛,光洁的额头上渗出殷红血珠。李隆基看在眼里,心如刀绞,仿佛那血是从他心头滴落的。

    “陛下保重!”杨贵妃最后深深一福,转身离去。那决绝的背影,如同一道绝美的风景,渐行渐远。

    “爱妃!”李隆基想要追赶,双腿却如灌了铅般沉重。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远去,他只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被生生剜去。

    猛然转身,皇帝怒视群臣,咆哮道:“都是你们!是你们逼走了贵妃!朕要诛你们满门!”这雷霆之怒震得众人耳膜生疼,背脊发凉。

    杨贵妃对李隆基而言,比重逾性命。当年武惠妃病逝,他几乎形销骨立。直到遇见杨贵妃,才重获生机。

    如今佳人远去,这锥心之痛让他彻底崩溃,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群臣身上。

    “幸好方才忍住了...”李林甫额头上冷汗涔涔,暗自庆幸。

    适才除掉杨贵妃的良机就在眼前,他几度欲言又止。此刻回想,若是当时没忍住,李隆基这滔天怒火岂不都要倾泻在自己头上?到时不仅相位难保,恐怕全家性命都要搭进去。

    太子李亨同样暗自松了口气。他庆幸自己明智地保持了沉默,没有贸然提议处死杨贵妃。

    “陛下英明!”唯有安禄山喜形于色。杨贵妃得以保全,就等于为他留下了一条富贵之路。

    这位“义母”在,他日后在朝中自然好处多多。

    “放屁!”李隆基正愁无处发泄,安禄山这一声马屁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皇帝怒目圆睁,将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这个胡将身上。

    “陛下息怒!母后只是暂别,不日定会回宫。”安禄山强压心惊,硬着头皮继续谄媚。

    虽然杨贵妃未被正式册封为后,但执掌后宫多年,早已是实际上的皇后。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李隆基神色稍霁,怒火消了几分。

    “陛下放心,此事包在臣身上!谁让臣是母后的义子呢?”安禄山见机不可失,索性将马屁拍到底,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若论能说会道,安禄山确实是一把好手。若由他出面劝说,说不定真能让杨贵妃回心转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