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37章 丝线牵影,暗巷换灯

第437章 丝线牵影,暗巷换灯(2/4)

uot;

    底下有人交头接耳。

    赵五坐在最末位,腰板挺得笔直,目光却悄悄扫向顾承砚身侧的苏若雪——她怀里抱着个描金檀木匣,是专门装账本原件的。

    "赵先生仍掌汉口专线。"顾承砚转向他,"但每日只处理前一日的副本,原件由苏管事亲自密封,送往双承堂总库。"

    赵五的喉结动了动。

    他看见苏若雪朝他微微点头,檀木匣上的铜锁闪着光——那锁眼形状,和他暗格里的钥匙严丝合缝。

    散会后,顾承砚留在账房。

    他望着赵五离去的背影,见对方走到门口时,手在门框上轻轻一按——那是他们约好的"安全"暗号。

    "青鸟来了。"苏若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穿青布短打的男人从偏门闪进来,腰间别着个布包,露出半截银丝。"顾先生,您要的共鸣箱改好了。"他掀开布包,露出个巴掌大的木盒,表面刻着细密的蚕丝纹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承砚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盒底的凹痕——那是按赵五后巷砖缝弧度特制的。"后日深夜,你去那巷口。"他压低声音,"等子时二刻灯灭,把这箱子嵌进第三块石板下。"

    青鸟点头,目光扫过木盒上的丝纹:"这是用顾氏新研的共鸣蚕丝做的?"

    "能放大声纹,也能截获'织语'。"顾承砚的拇指抚过盒盖,"他们以为控制了线,却不知...线的另一头,早系上了我们的铃。"

    窗外的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若雪望着那抹被拉长的影子,突然想起母亲笔记里的另一句话:"当丝结足够多,再强的风,也吹不散整张网。"

    而此刻的赵五,正蹲在自己屋前的老槐树下。

    他摸着裤袋里那块薄绢,金线绣的纹路硌着掌心。

    远处传来织坊的打更声,"咚——"的一声,惊得他笑了。

    他低头,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

    圈里写着"明日寅时三刻",圈外画了七道杠——那是给顾承砚的暗号:第三夜,子时二刻,灯灭七分。

    风掀起他的衣角,后颈的樱花烙印突然痒起来。

    他摸了摸,想起苏若雪今日递账本时,轻声说的那句话:"赵叔,您笔下的字,该写自己的名字了。"

    老槐树的影子里,有个黑点正缓缓移动。

    那是只蚂蚁,正沿着他画的圈爬行。

    赵五盯着它,突然用树枝在圈边添了朵小花——像极了顾氏新染的靛蓝。

    此时的顾承砚,正在库房检查新到的蚕种。

    他捏起颗蚕卵,对着光看,透明的卵壳里有个极小的黑点在动。

    苏若雪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轻声道:"听说青鸟去准备了。"

    "嗯。"顾承砚把蚕卵放回竹匾,"后半夜,该让那些藏在影子里的人...听听我们的声音了。"

    库房外,暮色渐沉。

    有人挑着煤油灯走过,灯影摇晃间,照见墙角立着个布包——正是青鸟留下的,露出半截银丝的布包。

    第三夜的露水比往夜更重。

    青鸟蹲在赵五后巷的青石板上,指尖抵着第三块石板的缝隙。

    月光从槐树梢漏下来,照见他腰间布包上的银丝——那是顾承砚用新研的共鸣蚕丝缠的,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颤动。

    "苏姑娘,起音。"他对着袖口的铜哨轻吹三声。

    墙那头的顾氏织坊阁楼里,苏若雪正坐在檀木琴前。

    她的指尖悬在丝弦上,腕间银镯与琴弦相碰,发出极细的"叮"。

    这是她与青鸟约定的信号。

    《归络调》的第一个音从弦上淌出时,她想起母亲临终前哼的调子——那时候她才七岁,被雷雨吓醒,母亲就用这曲子哄她,指腹一下下摩挲她后颈,说"心灯亮着,影子就追不上"。

    此刻她的指力比当年重了三分。

    琴弦震颤的频率被藏在琴底的滤波竹管调整过,原本清婉的调子裹着低频振动,顺着空气钻进赵五后巷的砖缝。

    苏若雪望着楼下账房亮着的灯——顾承砚正站在窗后,手里攥着块怀表。

    子时二刻,巷口的路灯"噗"地灭了半盏。

    顾承砚的拇指重重按在怀表上。

    表盖打开的瞬间,他听见阁楼传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