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09章 七号残螺,母影藏机

第409章 七号残螺,母影藏机(2/3)

过秘染膏的凉,透过三十年的锈,透过母亲沉江前最后贴在胸口的暖,直往她心里钻。

    当夜,提篮桥工场的窗棂里亮起盏灯。

    苏若雪捧着那片铜片,青瓷瓶里的染液正泛着奇异的光,像要把夜色都染透。

    当夜,提篮桥工场的窗棂里亮起盏灯。

    苏若雪的织工袍下摆扫过青石板,靛青料子上的并蒂莲在油灯下泛着旧玉般的光——这是她翻出母亲旧衣箱,用蒸汽熨平三十年褶皱后换上的。

    青瓷瓶搁在铁木机残架上,染液呈半透明的翡翠色,随着她指尖轻颤,液面荡开细小的涟漪。

    "若雪。"顾承砚倚着门框,声音放得极轻,像怕震碎这夜的静。

    他手里攥着块软布,是方才替她擦过铜片上锈迹的,此刻还沾着淡淡铜腥气,"水温要稳。"

    她没回头,却将青瓷瓶往灯芯又挪了寸。

    染液里的铜片正随着热度轻轻摇晃,像沉在潭底的枚古钱。

    母亲的簪花小楷在她脑海里翻涌,"赤如鸡冠"是要加三滴苏木汁,"黄如蟹腹"得等槐米膏熬出蟹壳青......可这"战色膏"的口诀,原是染坊里调染布色的,怎会用来显铜片上的密文?

    "来了。"周阿公突然低喝。

    他佝偻着背凑到桌前,老花镜几乎贴在瓶口,浑浊的眼珠映着染液里的变化——铜片边缘的锈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露出底下细密的刻痕,像春蚕啃过的桑叶纹路。

    苏若雪的呼吸陡然一滞。

    她伸手按住青瓷瓶,指尖触到瓶身传来的热度,和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时一样烫。

    铜片上的刻痕逐渐连成线,竟勾勒出幅微缩地图:弯曲的线条像血管般爬满整张铜面,末端标着极小的"七"字,旁注"回音井"。

    "这是......"顾承砚上前两步,指节叩了叩铜片,"提篮桥工场的通风管道图。"他从怀里摸出张皱巴巴的工部局建筑图,展开后与铜片比对,"地下三层,管道走向分毫不差。"他的拇指停在"七号回音井"标记处,指腹摩挲着铜面凸起的刻痕,"芷兰女士不是藏图纸,是用机器结构当纸。"他抬眼时,眼底的光比油灯还亮,"每根管道都是活字,敲打的节奏就是墨。"

    老匠人们围了过来,有个年轻些的学徒举着油灯凑近,灯影在铜片上摇晃,照出管道间密密麻麻的小字:"寅时风入管,卯时声撞壁"、"三击梁,五叩砖"。

    周阿公的手指蹭过"回音井"三个字,突然吸了口凉气:"当年兰芷小姐总说'机器会说话',我们只当她念诗......"他喉头滚动两下,"合着是教我们听机器说话!"

    油灯芯"噼啪"爆了个花,火星子溅在苏若雪手背,她却浑然不觉。

    母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若雪,机杼声里藏着天地。"那时她总嫌母亲唠叨,如今才懂,原来天地藏在螺丝的螺距里,藏在染膏的火候里,藏在通风管的风响里。

    "明日辰时。"顾承砚突然开口,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以检修通风系统为由,打通七号回音井。"他的手指叩了叩铜片上的标记,"我要知道,林女士用三十年时间,在井里藏了什么。"

    次日辰时,工场后巷传来铁镐撞击青石板的闷响。

    顾承砚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梯上,仰头看着两个工人撬开地面的青砖。

    苏若雪攥着铜片地图,指甲在"七号井"位置掐出月牙印。

    周阿公抱着个铜制听声器,贴在新撬开的砖缝上,浑浊的眼珠突然瞪圆:"有回音!

    像......像织机踏板踩下去的节奏!"

    "停!"顾承砚喝止。

    他顺着砖缝往下看,井底铺着层锈迹斑斑的铁皮,倾斜着嵌在墙里,"这不是井,是道暗壁。"他转头看向苏若雪,"试试你母亲的口诀。"

    苏若雪深吸口气。

    昨晚她翻遍《匠人名录》,在盲文册最后一页摸到排凸起的小点,对应着"三更露调轴"的节拍——那是母亲教她认织机时,用梭子敲她掌心的节奏。

    她抬起手,指尖抵在铁皮壁上,按照"咚-咚-咚-嗒"的韵律叩击七下。

    金属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