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83章 半面残颜,一线归心

第383章 半面残颜,一线归心(2/3)

苏明远为救她被织机划伤的位置分毫不差。

    他又想起竹笛内壁的刻字,想起苏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守谱者不死",喉结动了动:"织魂令的启动密码。"

    男人的手指顿了顿,接着敲出一串急促的点线:"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苏若雪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这是只有苏家核心弟子才知道的暗码,当年她跟着父亲整理机谱,曾在旧账本里见过。"是真的。"她转向顾承砚,眼睛亮得像星子,"明远哥没骗我们!"

    顾承砚却仍盯着男人焦黑的脸。

    他伸手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慢慢打开——里面是片烧焦的织布残角,边缘还沾着暗红的痕迹。"这是三天前在虹口码头发现的。"他将残角凑到煤油灯下,"布纹里织着'顾'字暗记,和我们顾家三年前被烧的那批出口绸一模一样。"

    男人的瞳孔突然收缩。

    顾承砚捏着那片焦布的指尖微微发紧,目光像把淬了冰的刀,钉在苏明远焦黑的左脸上:"三天前虹口码头起火,烧了顾家二十匹出口绸。"他将焦布往桌上一掷,布角的"顾"字暗记在煤油灯下泛着暗红,"有人用苏家'逆针回文'的织法,在这批布的经线里藏了'山'字密信——这是只有苏叔亲传弟子才会的手艺。"

    苏明远的喉结动了动,焦黑的嘴角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他枯瘦的左手缓缓探进棉袄内层,动作慢得像是在扒开结痂的伤口。

    当半块绣片落在桌上时,苏若雪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青砖地上刮出刺耳鸣响——那是块月白色的素绢,边缘烧得蜷曲,却清晰留着半枚血指印,和苏父临终前按在顾承砚手背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师父走的那晚......"苏明远的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锈铁,他伸出右手,用指腹轻轻抚过绣片上的血痕,"他把最后半块机谱缝在我衣领里,说'若见承砚掌灯,便代我走完这条路'。"他突然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一道狰狞的疤痕,线脚歪歪扭扭的粗麻线间,果然露出半片同样的素绢。

    苏若雪捂住嘴,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淌。

    顾承砚的拇指摩挲着两片绣片的断口,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素绢的撕裂痕迹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分明是两人各执一半时硬生生撕开的。

    他抬眼看向苏明远,这才注意到对方右手小指的指甲泛着青灰色——那是长期浸在染缸里才会有的痕迹,和苏父工坊里老技工们的特征一模一样。

    "你本可以直接来找我。"顾承砚的声音放软了些。

    "王慎言的人在码头上安了七道线。"苏明远的左手无意识地敲着桌沿,又是《七音调机法》的节奏,"我装成收破烂的混进去,被他们的狗腿子撞了个满怀。"他掀起裤管,小腿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他们搜走了半块绣片,我......"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我只能把密信织进顾家的布里——师父说过,顾家的绸子过了黄浦江,就等于过了鬼门关。"

    顾承砚的指节抵着太阳穴,脑子里的齿轮开始飞转。

    南渡计划需要在日商眼皮底下转移三十家小厂的设备,最缺的就是能渗透进工厂区的眼线。

    苏明远的流浪艺人身份,恰好能在日商纺织厂外的茶摊、码头边的破庙活动——那些地方,正是工人们歇脚说闲话的所在。

    "从明天起,你继续当你的流浪艺人。"顾承砚突然开口,"每日未时去日华纺织厂后巷吹《绣娘谣》,但第三段的'绣针挑月'要改成升半调。"他从怀里摸出个铜制的小匣子,"青鸟会在一里外接听,变调的次数对应设备型号,拖长的尾音是数量。"

    苏明远的眼睛亮了,焦黑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我还能调风筝。"他突然从怀里摸出截竹篾,"当年跟师父学修织机,顺手学会扎风筝。

    骨架用细竹剖成,越轻越韧......"

    "停。"顾承砚打断他,指尖叩了叩桌面,"后天酉时,去十六铺码头找个穿靛青衫子的老货郎,他会给你十只改装过的风筝。"他从袖中取出只巴掌大的黑鸢,骨架薄得能透光,"竹骨里嵌着微型地图,飞得越高,竹骨越脆——等它断了线,地图就会散落在风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