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尖木刺的数量还不够,下次要多埋些,” 他对耶律帖木儿说,“还要在陷阱旁设置‘绊马索’,让辽军骑兵更难逃脱。” 耶律帖木儿点头,黄昏的风虽然寒冷,却吹不散联防队胜利的喜悦。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冬麦防冻、储粮防潮与雪地御袭情况。“冬麦防冻措施落实到位,样田苗情稳定,已安排专人值守;储粮窖的返潮问题已解决,受潮麦粒晾晒后恢复干燥,” 王晏之汇报,“后续要加强对储粮窖和冬麦田的日常监测,确保冬季民生保障不出问题。”
李二郎补充雪地御袭的情况:“辽军小股骑兵约五十人,目的是试探我军冬季防御部署,被击退後往黑山城方向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他指着沙盘上的北风谷,“已加固冰雪陷阱,增设绊马索,巡逻队也增加了夜间巡逻频次,确保边境安全。”
范仲淹最后总结:“冬季是治理的关键时期,既要保障冬麦安全越冬、粮食储存完好,又要防范辽军小股袭扰,” 他顿了顿,“要继续发挥汉契协同的优势,农户互助管护冬麦,军民协同守护边境,让燕云百姓安稳过冬,为来年的春耕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冬麦田里,值守的农户正检查干草和熏烟堆,样田的苗株已恢复生机;涿州的储粮窖旁,周仓正打开通风帘,让窖内空气流通;居庸关的巡逻队已踏上新一天的征程,雪蹄马的马蹄踏过雪地,留下整齐的脚印,在晨雾中延伸向远方。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宁静。冬麦在干草的保护下安然越冬,储粮窖里的粮食干燥安全,边境的防线坚固如初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冬天,也是治理成果接受实战检验的季节。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携手防冻、固粮、御袭,共同为燕云的冬季安稳努力,这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这场冬麦防冻、储粮防潮与雪地御袭,是燕云治理从 “冬季筹备” 向 “冬季实战” 的关键一步。它将农业管护的应急处置、民生保障的风险应对、边境安全的实战防御紧密结合,形成了 “防冻保苗、固粮安民、御袭稳边” 的完整体系。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具备应对冬季各种挑战的能力,朝着 “四季安稳、持续繁荣” 的目标稳步前进,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