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78章 冬麦播种与冬防部署

第478章 冬麦播种与冬防部署(2/2)

,哨卡守兵配备‘雪地披风’(白色麻布制成,能融入雪地),每两时辰换班一次,换班时用‘狼嚎声’作为暗号,避免暴露。” 他顿了顿,“还要给守兵配备‘暖手炉’(铜制小炉,内装炭火)和‘防冻膏’(猪油与艾草熬制),防止冻伤。”

    李二郎补充 “骑兵巡逻队” 的安排:“挑选一百名熟悉雪地的边军与牧民,组成五支巡逻队,每队二十人,配备‘雪蹄马’与‘破冰斧’,每日辰时、申时各巡逻一次,巡逻路线要覆盖边境线全程,遇到异常情况,先用信号箭传递消息,再相机应对。” 他让人将巡逻路线画在羊皮图上,分发给各队队长,黄昏的余晖照在图上,路线上的红点仿佛成了边境线上的一颗颗守卫星。

    归降的辽兵耶律蛮也参与了部署会,他熟悉辽军冬季作战习惯:“辽军冬季袭扰多在清晨或黄昏,喜欢从背风的山谷突袭,” 他指着沙盘上的 “北风谷”,“这里要重点设防,可在谷口设置‘拒马雪障’,用结冰的雪块堆成障墙,再埋入尖木,既能阻挡骑兵,又不易被察觉。” 李二郎采纳了他的建议,让人在北风谷口标记 “重点设防区”,安排十名守兵常驻。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冬麦播种、储粮加固与冬防部署情况。“冬麦播种已完成三万亩,预计五日内能完成全部五万亩播种,” 王晏之汇报,“储粮窖加固已完成涿州、蓟州两地,剩余四州将在十日内完成,测温筒显示窖内温度均达标。”

    李二郎补充冬防部署进展:“冰雪陷阱已设置二十处,夜光哨卡安装完毕,骑兵巡逻队明日开始巡逻,” 他指着沙盘上的边境线,“耶律蛮提供的辽军冬季作战习惯很有用,已在北风谷等重点区域加强设防,还派了流动侦查队监控。” 范仲淹点头,从怀中掏出《冬季治理册》:“接下来要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冬麦的冬季管护,定期巡查苗情;二是储粮窖的日常监测,每日记录温度;三是边境联防的应急演练,每月进行一次雪地突袭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冬麦田里,农户们已开始巡查苗情,陈老栓蹲在田边,轻轻拨开土壤,看到种子已萌发细小的根系,脸上露出笑容;涿州的储粮窖旁,周仓正检查防风门是否关紧,测温筒的水银柱依旧显示二度;居庸关的骑兵巡逻队已踏上征程,雪蹄马的马蹄踏过雪地,留下整齐的脚印,在晨雾中延伸向远方。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一片生机勃勃。冬麦的种子在土壤中孕育着希望,储粮窖里的粮食安全地沉睡,边境的巡逻队守护着安宁 —— 这是燕云光复后的第一个冬天来临前的准备,也是治理成果从 “丰收” 向 “稳防” 的过渡。在虚构的人物群像中,汉契百姓携手播种、加固储粮、共筑防线,共同为燕云的冬季安稳努力,这正是大宋北疆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这场冬麦播种、储粮加固与冬防部署,是燕云治理从 “秋收收官” 向 “冬季筹备” 的关键一步。它将农业生产的冬季延续、民生保障的防寒加固、边境安全的雪地防御紧密结合,形成了 “播麦备春、固粮越冬、防边稳境” 的完整体系。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云已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为来年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写着民族融合与边疆繁荣的崭新篇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