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江花玉面 > 第677章 琉璃(五)

第677章 琉璃(五)(2/2)

有的来自中原的长安、洛阳,有的则来自波斯的巴格达、大食的开罗。村里的客栈早就供不应求,瑾潼和李默不得不组织村民加盖了十多间新客栈,每间客栈都精心布置,既有中原风格的木雕床和青花瓷瓶,又有波斯风格的羊毛地毯和彩色挂毯,让游客既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又能体验到异域风情。

    但繁荣的背后也藏着挑战。随着游客增多,玫瑰园的玫瑰被采摘、琉璃坊的原料供应不足、村里的卫生环境也出现了问题。瑾潼和李默意识到,要让贺兰村持续发展,必须制定更完善的规划。他们召集村民开了三天三夜的会议,最终确定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在玫瑰园周围搭建木栅栏,设置“禁止采摘”的告示牌,同时安排村民轮流巡逻;二是与波斯的原料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琉璃坊的原料供应稳定,还在村里建了一座大型原料仓库;三是组织村民成立“卫生队”,每天清晨打扫村路,在村口和集市旁设置垃圾桶,还特意请中原的工匠修建了公共厕所。

    一日,李默在集市上与一位来自中原苏州的丝绸商人交谈。这位商人常年往返于中原和西域,对各地的市场需求了如指掌。他告诉李默,最近中原的达官贵人和富商都对波斯香料情有独钟,尤其是胡椒、丁香和肉豆蔻,不仅用来烹饪,还用来熏香和入药,市场需求量极大,但由于路途遥远,香料在中原的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商人都想找到更便捷的进货渠道。

    李默心中一动,他立刻想到,贺兰村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一边连接中原,一边靠近波斯,正好可以成为波斯香料销往中原的“中转站”。如果能与波斯的香料商人建立合作,不仅能为村里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还能进一步巩固贺兰村的贸易枢纽地位。他立刻回到村里,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瑾潼。

    瑾潼听后也十分兴奋,两人连夜商议,决定派遣村里最精明能干的老商人赵叔作为使者,前往波斯都城与当地的香料商人洽谈合作。为了让波斯商人看到贺兰村的实力,他们还特意准备了厚礼:一对融合了中原山水和波斯缠枝纹的琉璃瓶,瓶身上绘着贺兰山和黄河的景色,缠枝纹缠绕其间,精美绝伦;还有十瓶用“波斯金”玫瑰制作的玫瑰露,香气浓郁持久。

    赵叔带着礼物和瑾潼、李默的书信,踏上了前往波斯的旅程。丝绸之路的路途艰险,他不仅要穿越茫茫沙漠,还要翻越陡峭的山脉,一路上遇到了沙尘暴、缺水等诸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赵叔终于抵达了波斯都城。在波斯学者哈桑的弟弟的引荐下,他见到了当地最有名的香料商人阿里。

    阿里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波斯人,留着浓密的胡须,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他在波斯拥有数十个香料种植园和仓库,是波斯香料贸易的领军人物。当赵叔拿出琉璃瓶和玫瑰露时,阿里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琉璃瓶,对着阳光仔细观察,口中连连赞叹:“这琉璃的工艺太精妙了,中原的青釉和波斯的缠枝纹竟然能融合得如此完美,真是不可思议!”他又打开玫瑰露的瓶盖,浓郁的玫瑰香气立刻弥漫开来,阿里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这玫瑰露的品质比波斯最好的玫瑰露还要好,一定会受到波斯贵族的喜爱。”

    赵叔趁机向阿里介绍了贺兰村的情况,以及合作开展香料贸易的想法。阿里早就听说过贺兰村的名气,也知道贺兰村在中原拥有广阔的销售渠道,他当即表示愿意合作。两人经过三天的洽谈,最终签订了合作协议:阿里每月向贺兰村供应十万斤香料,包括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等;贺兰村负责将香料进行加工、包装,然后运往中原销售;利润按照阿里六成、贺兰村四成的比例分配。

    赵叔带着合作协议和第一批香料样品回到贺兰村时,全村人都跑到村口迎接。瑾潼和李默亲自为赵叔端上热茶,听他讲述在波斯的经历。当看到样品中颗粒饱满、香气浓郁的香料时,村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瑾潼和李默立刻召集村民开会,商讨如何开展香料贸易。

    穆罕默德大叔提议:“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香料运往中原,应该对香料进行加工,这样才能提高附加值。比如把胡椒磨成胡椒粉,把丁香和肉桂混合制成香囊,再用我们村的琉璃瓶或锦袋包装,这样不仅能卖更高的价格,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贺兰村的产品。”

    村民们纷纷表示赞同。说干就干,大家齐心协力,在琉璃坊旁边建起了一座占地一亩多的香料加工坊。加工坊里搭建了宽敞的工作台,购置了石磨、筛子等加工工具,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包装区,摆放着各种规格的琉璃瓶和锦袋。为了保证香料的品质,瑾潼还特意从中原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药师,指导村民如何筛选、储存香料。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