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79章 破局封锁

第479章 破局封锁(1/2)

    林海阳站在市金融办的玻璃幕墙前,看着楼下街道上车流缓慢地穿行。天空灰蒙蒙的,像是压着一层看不见的压力,和他此刻的心情不谋而合。

    程国栋的动作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几家重点光伏企业的贷款申请被集体“暂缓”,银行方面连个明确答复都没有,只说“需要进一步评估风险”。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操控。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小奕刚刚发来一条信息:“三家银行都还没回音。”

    林海阳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秘书说:“把之前整理好的银行负责人行程表拿来。”

    秘书点头离开后,他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本地三家主要银行的行长作息、常去场所,甚至他们的孩子就读学校。这是昨天夜里他亲自带队摸排的结果。

    “不能等他们来找我。”他说,“我去见他们。”

    第一站是工商银行龙山支行。上午十点不到,他就出现在支行门口。大厅里人不多,柜台前零星几个客户正在办理业务。他径直走向经理室,却被前台拦住。

    “您有预约吗?”

    “没有。”林海阳微笑,“但我想,你们行长会愿意见我。”

    前台迟疑片刻,进去通报。几分钟后,门开了条缝,一位穿着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探出头,眼神有些惊讶。

    “林市长?”

    “打扰了。”林海阳走进去,顺手关上门。

    两人坐在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行长几次欲言又止,最后才低声说:“不是我们不想放款……有人打了招呼。”

    “谁?”林海阳问。

    “没提名字。”行长摇头,“但你知道,有些话一旦说出来,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林海阳点点头,没再追问。“我只是希望,能守住底线。”他说,“这些企业不是什么大集团,都是本地的老厂子,几千号工人的饭碗,就在这一纸批文上。”

    行长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我会尽力。”

    第二家、第三家,他如法炮制。有的行长直接拒绝见面,他就守在小区门口,等到对方下班回家。有的推脱说政策收紧,他就拿出最新的央行文件逐条分析。

    到了傍晚,三家中已有两家松口表示可以重新评估信贷风险。

    秘书跟在他身后,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说:“林市长,这样太辛苦了。”

    “只要能让企业多撑几天,就不算白费。”林海阳说着,接起一个电话。

    是方子敬打来的。

    “你让我查的那个材料测试数据,”她声音平静,“我已经联系了省里的实验室,初步报告显示性能提升幅度不小。”

    “有没有可能做成产品?”

    “如果资金到位,三个月内就能进入试产阶段。”

    林海阳挂断电话时,天已经黑了。街边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映照着他脚下斑驳的水泥地。

    第二天一早,他召集了几家重点企业的高管开会。

    会议室里,气氛沉闷。几位老总坐在椅子上,脸上写满了犹豫和担忧。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林海阳开门见山,“怕投入研发,结果项目黄了,钱打水漂。”

    “林市长,不是我们不信任您。”一位年纪稍长的老板开口,“可现在形势不明朗,公司账面也吃紧。”

    “我可以理解。”林海阳点头,“所以今天我不是来劝你们加大投入的。”

    众人一愣。

    “我是来告诉你们,已经有高校团队愿意参与技术攻关。”他说,“而且,如果你们愿意尝试新材料,我可以协调税务部门,给你们单独开通绿色申报通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不是冒险,而是机会。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谁就能在这轮洗牌中站稳脚跟。”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我知道你们还在观望。”林海阳扫视一圈,“没关系,我可以等。但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市场不会等人。”

    散会后,那位年纪较大的老板留了下来。

    “林市长,”他轻声说,“我愿意先投一笔试试。”

    林海阳伸出手,与他紧紧相握。

    与此同时,小奕也在行动。

    她通过商会的关系,找到了一家影响力不算大、但风格犀利的新媒体平台。编辑起初不太愿意接这个题材,说是“没什么新闻价值”。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内容才有价值?”小奕反问。

    “要有冲突,要能引发讨论。”编辑摊手。

    “好。”小奕打开笔记本电脑,“这家企业过去三年解决了多少就业?纳税额增长了多少?他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填补了哪些空白?”

    编辑翻看着她整理好的资料,眉头慢慢舒展。

    “我可以做一期专题。”他说,“但标题得由我来定。”

    “没问题。”小奕笑了,“只要内容真实就行。”

    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