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78章 双刃政令

第478章 双刃政令(1/2)

    林海阳站在市政府后院的小径上,脚下的碎石被踩得咯吱作响。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远处办公楼的轮廓在灰白中若隐若现。他低头看了眼手机,小奕刚发来一条信息:“文件已经准备好了,但对方很谨慎。”

    他知道,今天要做的,不是一场简单的会议博弈,而是一次对规则本身的挑战。

    走进办公室时,秘书正将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放在桌上。林海阳扫了一眼封面,是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新能源企业白名单制度》实施细则。他翻开第一页,纸张光滑,油墨新鲜,像是专门为他们这些“不听话”的人准备的。

    “你去把老赵找来。”他对秘书说,“还有,联系一下统计局那边,我需要近三年的光伏行业产能数据。”

    秘书点头离开,林海阳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一辆公务车缓缓驶入停车场。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那是陈立明的助理。他心里一紧,知道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半小时后,老赵带着笔记本电脑推门进来。他是林海阳的老同事,在统计局干了十几年,对数据敏感得像猎犬嗅到了血腥味。

    “这是白名单里的三十七家企业。”林海阳指着屏幕上的文档,“我要你帮我查他们的实际产能、员工人数和纳税情况,越详细越好。”

    老赵皱眉:“有些企业资料是加密的,我们这边权限不够。”

    “那就用别的办法。”林海阳低声说,“你可以从行业协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入手,哪怕是估算值也行。”

    老赵点点头,没再多问。他知道林海阳做事向来有分寸,这次也不会例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阳光渐渐变得明亮。林海阳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桌角的一只玻璃杯上。杯底还残留着昨晚开会时倒的茶渍,像一圈圈年轮,记录着那些未说完的话。

    傍晚时分,老赵终于整理出初步的数据比对结果。林海阳看着屏幕上的表格,眉头越皱越紧。

    “问题很大。”老赵指着几组数据,“这十几家企业申报的年产量,平均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40%,有的甚至不到30%。但他们却获得了80%以上的补贴名额。”

    “也就是说,政策本身就有偏向性。”林海阳轻声说,“这不是扶持,是筛选。”

    老赵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合上电脑。

    林海阳拿起电话,拨通了方子敬的号码。电话响了几声才接通,那头传来她略显疲惫的声音。

    “我知道你现在忙。”他说,“但我需要一份独立的研究报告,关于这份白名单的合理性分析。”

    “你想让我卷进去?”方子敬语气平静,却没有拒绝。

    “不是让你站队,而是让真相说话。”林海阳顿了顿,“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我可以找别人。”

    沉默了几秒,方子敬叹了口气:“给我完整数据包,我会处理。”

    挂断电话后,林海阳又拨通了小奕的号码。

    “我想请你做一件事。”他说,“能不能联系省里的媒体,让他们关注一下这件事?”

    “你是想曝光?”小奕声音里透着犹豫。

    “不是曝光,是让公众看到真相。”林海阳说,“如果连监督都没有了,那我们就真的输了。”

    小奕沉默片刻,然后答应下来。

    第二天上午,市政府晨会准时召开。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沉闷得像压着一层看不见的纱布。

    程国栋坐在主位,神情自若,仿佛昨天那份调查报告从未存在过。陈立明则在一旁翻阅材料,偶尔抬头看一眼林海阳。

    “今天主要讨论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的执行情况。”程国栋开口,“大家有什么意见?”

    没人说话,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林海阳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插上U盘。屏幕上跳出了几张图表,是他连夜整理的企业产能对比图。

    “各位,这是我们掌握的一些数据。”他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在这份白名单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产能远低于行业标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财政支持。”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

    “我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林海阳继续说道,“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资源分配是否公平?是否真正起到了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

    程国栋依旧面无表情,只是轻轻放下手中的材料。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情况,我还准备了一段视频。”林海阳点击鼠标,画面切换成一段实验室认证视频,显示某家入选企业的组件性能远低于国家最低标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这……”有人低声惊呼。

    程国栋站起身,打断了视频播放:“林市长,这种未经核实的信息,恐怕不太合适在这里公开吧?”

    “证据就在眼前。”林海阳毫不退让,“我不是在攻击谁,我只是希望政策能真正服务于产业,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工具。”

    会议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