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652章 迅雷安民,初掌城池

第652章 迅雷安民,初掌城池(1/2)

    南郑城头那面崭新的锦帆卫旗帜,如同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宣告着一夜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旗帜只能震慑,不能安抚。

    当清晨的阳光彻底驱散黑暗,城内短暂的死寂之后,开始弥漫起一种更深沉的不安和惶恐。

    普通百姓紧闭门户,从门缝里小心翼翼地窥探着街道上巡逻的陌生士兵;

    而那些高门大户的士族们,则更是大门紧闭,

    府内不知是何光景,显然在冷静地评估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以及新主人的成色。

    我深知,夺城靠的是雷霆手段,而安民则必须展现出秩序与仁德。

    军事上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人心的归附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张鲁虽逃,但他留下的这个摊子,却是一个交织着宗教狂热、地方势力和民生疾苦的复杂棋局。

    “元直,”

    我站在师君府的院落中,看着远处街道上列队走过的锦帆卫士兵,

    他们的步伐整齐,盔甲鲜明,与之前张鲁那些更像是乡勇或道兵的军队截然不同,

    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我对身旁的徐庶说道,

    “城池已下,但人心未定。我们必须立刻行动,用最快的速度,展现我们的力量、秩序和……善意。”

    徐庶灰白色的眼眸中没有丝毫战后的疲惫,反而闪烁着一种锐利的光芒,

    显然他早已在心中盘算:“主公所言极是。当务之急,一曰‘控’,二曰‘安’,三曰‘示’。”

    “控”,便是彻底掌控这座城池的命脉。

    我立刻下令:

    “尚香,命你亲率锦帆卫主力,分守四门,严查出入,但不得随意滋扰百姓。

    同时,派精锐控制城内各主要路口、桥梁,设立临时哨卡,维持基本秩序。”

    “老吴,你带亲卫营,立刻接管府库、粮仓、武库,清点数目,登记造册,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违令者斩!”

    “石秀,玄镜台配合老吴,严密监控城内各处,特别是那些大族府邸的动向,任何异动,立刻汇报!”

    命令如流水般下达,孙尚香英姿飒爽地领命而去,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老吴沉稳可靠,带着人直奔府库重地;

    石秀则隐入暗处,玄镜台这张无形的大网再次悄然张开。

    “安”,则是安抚民心,消除恐慌。

    “元直,你立刻草拟安民告示,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遍贴全城。”

    我沉声道,

    “告示内容,务必包含以下几点:

    一,明确宣告张鲁政权覆灭,我部代行治理;

    二,罪责只在张鲁及其核心爪牙,胁从不问,降者免死;

    三,尊重本地风俗与五斗米教信仰,但严禁利用宗教惑众作乱,违者严惩不贷;

    四,保护所有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秋毫无犯;

    五,宣布暂时免除部分苛捐杂税(具体条目待查明后公布);

    六,严明军纪,凡我部士兵有抢掠、扰民者,一经查实,立斩不赦!”

    徐庶提笔沉思片刻,很快便拟就了一份言辞恳切又不失威严的告示。

    我审阅之后,微微点头:

    “措辞得当,恩威并施。

    立刻用最快的速度,誊写多份,张贴于城内各处显眼之地,并派人敲锣打鼓,沿街宣读,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

    很快,一队队士兵便带着墨迹未干的告示,奔赴城内各处。

    伴随着略显生涩但清晰可闻的宣读声,原本死寂的街道开始出现了一些骚动。

    一些胆大的人开始小心翼翼地打开门窗,侧耳倾听,或聚在远处围观告示。

    “示”,则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告示上的承诺并非空谈。

    “元直,你立刻带人前往张鲁的牢狱,审查在押囚犯。”

    我继续说道,

    “凡是被张鲁无辜迫害、或因小罪、欠税等被重判者,酌情释放一批,以示宽仁。

    特别是那些可能因反对张鲁苛政而被下狱的士人或百姓,要优先甄别。”

    “另外,传令下去,今日午后,在城东、城西各设一处粥棚,开仓放粮,赈济贫民。

    量不需要太大,但姿态必须要做足!”

    “最重要的一点,军纪!

    老吴,让你的亲卫营担负起军法督察之责,在城内巡视,

    一旦发现有士兵违纪,不论是谁的部下,立刻拿下,公开处置,绝不姑息!”

    徐庶领命,立刻带着几名看起来颇为精干的文吏,前往牢狱方向。

    而开仓放粮的消息,更是随着告示的宣读,迅速在底层民众中传开,引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和期待。

    午后,城东的粥棚前,果然排起了长队。

    虽然领到手的只是一碗稀粥,但对于那些在张鲁后期可能已经食不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