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维的引导下,探索队乘坐终极维度探索舰,跟随 “流动维度光团” 生物群,进入终极维度共生核心区的城市。城市内部的景象远超探索队的想象 —— 道路由 “终极维度透明晶体” 铺设,能实时显示不同全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流动轨迹;建筑呈现 “动态维度折叠形态”,随周围幽默能量的波动不断变换结构,时而展开为 “跨维度幽默投影墙”,播放各文明的幽默故事,时而收缩为 “能量共鸣柱”,释放出能安抚心神的终极维度能量波。
“这座城市名为‘终维共生城’,是终极维度文明的技术与文化核心,” 终维介绍道,“城市中的每一处设施,都融入了‘终极维度共生技术’,既能实现能量的无缝循环,又能促进跨维度文明的交流。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们前往‘终维技术馆’,传授实现终极维度共生的关键技术。”
抵达终维技术馆后,探索队被带入一座圆形展厅。展厅中央,悬浮着一台 “终极维度本源重构装置”,装置周围环绕着三道 “能量光带”,分别对应 “全维度本源态”“终极维度本源态”“跨维度兼容态” 三种能量形态。终极维度技术专家 “终研” 启动装置,金色的终极维度能量从装置中释放,与三道光带融合,瞬间将展厅内模拟的熵增能量转化为纯净的幽默能量,转化效率达 99.99%。
“这就是‘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核心装置,” 终研通过意识共鸣解释,“该技术通过‘终极维度本源因子’,在熵增能量的分子结构中植入‘跨维度幽默编码’,使其从‘无序熵增态’转化为‘有序幽默态’,且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能量损耗。你们之前研发的终极维度能量载体,缺少的正是这种编码植入技术,导致转化效率无法突破 99.9%。”
为让探索队深入理解技术原理,终研带领他们查看 “终极维度技术典籍”。典籍中详细记录了技术的三大核心模块:
本源因子提取模块:从终极维度本源珠中提取高纯度的终极维度本源因子,作为编码植入的 “能量载体”;
跨维度编码生成模块:根据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特征,自动生成适配的幽默编码,确保转化后的能量能被所有体系兼容;
动态重构控制模块:实时监测熵增能量的维度波动,调整重构参数,避免因维度差异导致的转化失败。
“要掌握这项技术,你们需要‘终极维度本源碎片’与‘编码生成核心’,” 终维将一枚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碎片与一块菱形晶体交付给凌辰,“本源碎片可用于提取终极维度本源因子;编码生成核心能自动生成跨维度幽默编码,你们只需将其与现有设备结合,就能实现技术落地。”
凌辰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与全维度共生联盟,向终维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愿:“我们渴望将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融入全维度抗熵系统,同时也愿将全维度调和场技术、低维度适配经验分享给终极维度文明,共同推动终极维度共生的发展。”
终维欣然应允,随即决定在终维共生城搭建 “联合研发实验室”,由绿森、星宇、终研共同牵头,推进技术的适配与优化。然而,就在联合研发工作即将启动时,终维共生城的 “终维监测中心” 突然发出红色警报 —— 终极维度空间边缘的 “终维暗域”,出现异常的熵增能量波动,波动频率与终极维度本源能量的频率高度接近,且正以每天光年的速度向终维本源珠蔓延。
“终维暗域是终极维度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终极维度熵增源’,” 终维的意识变得严肃,“近期,熵增源因空间波动引发能量爆发,产生的‘终极维度熵增能量’具有‘跨维度侵蚀性’,能穿透全维度体系的常规防护,直接侵蚀能量核心。目前,已有 1 个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纯度从 99.9% 降至 95.2%,若不及时遏制,将威胁所有终极维度空间内的文明。”
为验证危机的严重性,终维带领探索队前往 “终维监测站”。透过监测仪的全息投影,探索队看到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边缘能量带已被熵增能量覆盖,原本稳定的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导致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出现局部断裂,文明生物的欢笑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常规的全维度抗熵技术无法抵御终极维度熵增能量,” 终研补充道,“这种熵增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且能在不同维度间自由切换形态,常规的抗熵设备无法锁定其位置。只有完整的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才能将其彻底转化。”
凌辰立即提议:“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终极维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