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维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 “终维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设备研发阶段:由绿森、星宇、终研组成联合研发小组,在终维技术馆研发 “大型终极维度本源重构装置”,确保设备能同时处理多维度的熵增能量;
防线部署阶段:在终维暗域与各全维度体系之间构建 “终维抗熵防线”,部署大型重构装置,拦截熵增能量;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 “终维突袭队”,深入终维暗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隐患。
设备研发阶段的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全维度体系的全维度熵增转化仪参数,与终研团队共同优化装置设计 —— 他们在装置中加入 “低维度适配模块”,使设备能兼容 256 层 - 层的所有维度层级;同时,扩大装置的能量处理范围,从单次处理 1000 公斤熵增能量提升至 公斤,满足防线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大型重构装置已通过模拟测试,对终极维度熵增能量的转化效率达 99.98%,兼容所有已知维度层级,” 绿森向凌辰与终维报告,“我们已在终维共生城建立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台装置,30 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 1500 台设备。”
防线部署阶段同步推进。终极维度文明调动艘 “终维运输舰”,协助运输大型重构装置;星瑶团队则组建 “终维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全维度体系,指导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在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节点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3 天就完成了 100 台装置的部署,熵增能量的侵蚀速度从每天 0.8% 降至 0.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已完成个全维度体系的装置部署,终维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9.2%,熵增能量的扩散速度从每天光年降至每天 0.5 光年,” 星瑶通过终极维度通讯频道汇报,“剩余个全维度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天内完成,防线可在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线部署即将完成时,终维暗域的熵增源突然出现 “能量爆发”—— 终极维度熵增能量的强度提升倍,抗熵防线的台大型重构装置因超载出现故障,熵增能量的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天 5 光年,星环全维度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出现二次侵蚀。
“熵增源已形成‘终极维度熵增核心’,其能量强度是之前全维度熵增暗核的 倍,常规的大型重构装置无法抵御其冲击,” 终研紧急分析数据,“必须提前启动源头清除计划,摧毁熵增核心,否则防线将在天内彻底崩溃。”
凌辰与终维立即决定,组建 “终维突袭队”。突袭队由凌辰、绿森、星宇、终维、终研担任核心成员,乘坐 3 艘升级后的终极维度探索舰,携带 5 枚 “终极维度本源共振弹”—— 这种共振弹由终极维度本源珠的能量片段制成,能产生与熵增核心反向共振的能量波,彻底摧毁核心结构。
突袭队出发前,终极维度文明的长老团将一枚 “终维防护水晶” 交付给凌辰:“这枚水晶能在终维暗域中形成‘终极维度防护屏障’,保护探索舰免受熵增能量的侵蚀,同时能引导你们精准定位熵增核心的位置。”
经过小时的航行,突袭队抵达终维暗域边缘。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黑色的终极维度熵增能量如同巨大的墨汁,覆盖了数百万光年的区域;熵增核心悬浮在暗域中央,呈黑色球体形态,周围环绕着无数条 “熵增能量触手”,不断吸收暗域的废弃能量,壮大自身规模。
“启动终维防护水晶,构建防护屏障!” 终维下令。水晶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将 3 艘探索舰包裹其中,抵御熵增能量的侵蚀;同时,水晶投射出一道 “定位光束”,精准锁定熵增核心的位置。
“终极维度本源共振弹准备发射!目标熵增核心的核心区域!” 绿森调整探索舰的主炮参数,“共振弹需要 8 分钟充能,期间必须保持防护屏障的稳定,不能被熵增触手干扰。”
星宇团队立即启动 “终极维度能量稳定系统”,通过探索舰的能量储备,为防护屏障提供持续支撑;暗渊则带领 2 艘探索舰,绕至熵增核心侧面,释放暗物质能量干扰熵增触手,为充能争取时间。
“充能进度 20%……50%……80%……” 随着进度条不断攀升,熵增核心似乎察觉到威胁,突然释放出 “终极维度熵增冲击波”,冲击波瞬间击中防护屏障,屏障的能量值骤降 50%,出现明显裂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障即将被突破!充能还需 3 分钟!” 终研焦急地报告。凌辰果断下令:“所有探索舰集中火力,攻击熵增核心的触手根部,切断其能量来源!同时启动终极维度紧急防护系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