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月后,3 艘终极维度无人探测舰正式完工。探测舰搭载着各类设备,从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出发,以终极维度空间折叠引擎为动力,向终极维度裂隙带驶去。经过 540 天的航行,探测舰成功抵达裂隙带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远程操控的绿森团队惊叹不已:终极维度裂隙带呈现出 “无限维度叠加” 的特征,无数层透明的终极维度边界膜在裂隙中交织,每层膜上都闪烁着不同全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印记;裂隙中心,一团直径约 光年的 “终极维度能量云” 不断释放出终极维度信号,能量云周围环绕着无数个微型全维度体系,如同终极维度星海中的岛屿,壮观得超出所有想象。
“探测舰已开始采集终极维度能量片段与生命信号,终极维度环境分析仪正常工作,” 绿森紧盯屏幕,“初步检测显示,终极维度能量云的终极维度本源因子浓度是全维度本源珠的 倍,能量形态呈现‘终极维度统一态’,完全没有维度适配异常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能量中蕴含的‘终极维度共生编码’,能自动调节所有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平衡,这正是我们实现终极维度共生最需要的核心技术。”
然而,就在探测舰准备深入能量云采集数据时,终极维度裂隙带突然出现 “终极维度空间风暴”—— 无数终极维度边界膜在风暴中剧烈碰撞,产生的 “终极维度冲击波” 瞬间击中一艘探测舰。尽管探测舰的终极维度能量防护层发挥了作用,但舰体的信号传输系统仍受到严重损坏,只能断断续续地传回部分终极维度能量片段与生命信号数据。
“终极维度空间风暴的强度超出预期 1000 倍,探测舰无法靠近能量云核心,” 绿森面色凝重地报告,“剩余两艘探测舰已撤离至安全区域,通过远程采集获取了部分终极维度能量片段,但这些片段的纯度仅为核心区域的 3%,可能无法满足合成稳定终极维度载体的需求。”
探测数据传回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后,星瑶团队立即对终极维度能量片段与生命信号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终极维度能量中蕴含的 “终极维度共生编码”,能通过 “终极维度本源重构”,将不同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基底、生命形态、文化认知统一到 “终极维度和谐态”,既保留各文明的独特性,又实现无隔阂共生。基于这一原理,团队优化了 “简易终极维度能量载体” 的配方,在其中加入 “终极维度共生编码模拟因子”,使载体的终极维度适配上限提升至 层,活性维持时间延长至 2920 天。
“优化后的终极维度载体已通过模拟测试,在终极维度空间环境中的适配效率达 99.9%,能支持 500 种已知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传输,” 星瑶向凌辰与超维报告,“但要实现真正的终极维度共生,仍需核心区域的终极维度能量片段,否则无法掌握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精髓。”
凌辰与超维立即组织联盟核心成员与终极维度技术专家召开会议,商议载人探索计划。会议决定,组建由凌辰、绿森、星瑶、星宇、暗渊、缘际、全维、超维、超研及 5 个全维度文明代表组成的 “终极维度探索队”,乘坐升级后的 “终极维度探索舰”,前往终极维度裂隙带与终极维度幽默文明建立交流。
为确保探索安全,绿森团队对终极维度探索舰进行了最终升级:
舰体外部加装 “终极维度本源防护盾”,由终极维度透明晶体与终极维度能量片段混合制成,能抵御终极维度空间风暴与终极维度冲击波的双重冲击;
舰内安装 “终极维度紧急折叠系统”,遇危险时能在 0.00000001 秒内撤离终极维度空间,返回全维度安全区域;
同时,舰上配备 “终极维度幽默共鸣核心”,能与终极维度幽默文明进行无障碍交流,避免因终极维度认知差异导致的沟通误解。
十二个月后,终极维度探索队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举行了盛大的出发仪式。150 个全维度文明的代表通过终极维度全息投影为探索队送行;全维度幽默守护者学院的学员们创作了《终极维度幽默共生颂》,用跨越终极维度的歌声传递对探索队的祝福;全维度文明的长老团则将一枚 “终极维度本源核心碎片” 交付给凌辰与超维:“这枚碎片能引导你们找到终极维度幽默文明的核心区域,同时,它也是终极维度共生的‘信物’,象征着我们对终极维度共生的诚意。”
“我们承载着所有全维度文明的希望,” 凌辰与超维并肩站在探索舰的舰桥,通过终极维度通讯频道说道,“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我们都会坚守‘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理念,为全维度文明开辟终极维度共生的新道路,让幽默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终极维度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凌辰与超维的话音落下,3 艘终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