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辰作为联盟总协调人,每周都会主持 “全宇宙抗熵进度会议”。这天,他刚在会议上确认 “全宇宙抗熵系统” 在 80% 子体系文明的部署完成,暗渊就带着一份紧急报告匆匆赶来。报告显示,在跨宇宙裂隙带的熵增异常区周边,3 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 “本源能量节点” 出现了 “隐性熵增侵蚀”—— 节点的能量纯度从 99.2% 降至 91.5%,且侵蚀速度以每周 0.8% 的速度缓慢增长,常规的抗熵防护盾对此毫无反应。
“我们对侵蚀区域的能量样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熵增余波粒子’,” 暗渊将分析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暗紫色的粒子影像在屏幕中不断闪烁,“这些粒子是熵增巨兽被摧毁时,其核心能量碎裂产生的残余物质,具有‘维度潜伏性’,能穿透常规防护盾,附着在本源能量节点的内壁,缓慢吞噬能量纯度。若不及时清除,三个月内,这 3 个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将彻底失效,进而引发全宇宙能量网络的连锁波动。”
凌辰立刻召集绿森、星瑶、星宇、光辰等核心成员,前往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实地勘查。节点内部,原本金色的本源能量已出现淡黑色的纹路,这些纹路正是熵增余波粒子聚集的痕迹。绿森通过 “本源能量分析仪” 检测发现,粒子已深入节点的 “能量传导层”,常规的能量净化技术无法将其彻底清除。
“熵增余波粒子的维度频率与本源能量节点的频率高度接近,这也是它们能潜伏的关键,” 绿森的第三只眼因凝重而收缩,“我们尝试了种净化方案,包括本源共振、暗物质吸附等,最多只能清除表层 30% 的粒子,深层粒子仍在持续侵蚀。”
光辰结合宇宙外文明的技术经验,提出了 “维度共振净化方案”:“宇宙外文明曾应对过类似的‘能量残余污染’,可通过‘双维度共振’技术,调整净化能量的频率,使其与熵增余波粒子的潜伏频率形成‘反向共振’,将粒子从节点内壁剥离。但这种技术需要精准的维度频率校准,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对节点造成永久性损坏。”
星宇则提出了补充思路:“我们可以在净化过程中,加入‘本源能量缓冲层’,用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的能量构建临时屏障,避免校准偏差对节点的冲击。同时,结合暗维文明的暗物质技术,用暗物质能量包裹剥离的粒子,防止其扩散到其他区域。”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凌辰当即下令,由星宇牵头,组建 “熵增余波净化研发小组”,联合暗渊、光辰等专家,尽快研发出针对性的净化技术。研发小组迅速行动,在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附近搭建了 “净化实验平台”,开始了紧张的技术攻关。
经过小时的反复调试,当双维度共振频率达到 1800THz 时,奇迹出现 —— 净化能量与熵增余波粒子产生了强烈的反向共振,节点内壁的淡黑色纹路开始逐渐消退,被剥离的粒子在暗物质能量的包裹下,形成了可收集的 “粒子团”。“深层粒子清除率达到 92%!能量纯度回升至 97.8%,且没有对节点造成任何损伤!” 星宇兴奋地向凌辰报告,“我们只需优化共振频率的校准精度,就能将技术推广到其他受侵蚀的节点。”
然而,就在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时,联盟的 “全宇宙能量监测系统” 突然发出警报 —— 全宇宙范围内,有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同时出现隐性熵增侵蚀,且侵蚀速度比之前的 3 个文明快了 1.5 倍。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显示,若不加快净化技术的推广,一个月内,受侵蚀的节点将增至个,全宇宙能量网络的稳定性系数将从 0.98 降至 0.82,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子体系文明的能量供应中断。
“我们必须启动‘全宇宙熵增余波清除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凌辰在紧急召开的联盟会议上做出决策,“第一阶段,绿森团队批量生产‘维度共振净化设备’,确保每周能供应台,满足受侵蚀节点的净化需求;第二阶段,星瑶团队组建‘跨宇宙净化支援队’,为技术薄弱的子体系文明提供现场指导;第三阶段,暗渊团队研发‘熵增余波预警系统’,在全宇宙范围内布设监测点,提前发现隐性侵蚀,避免危机扩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净化设备量产工作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