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弘历现在正是抱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态,在给自己放假。
而对于这次监国,他颇为高兴的是,成功避免了历史上的和通泊之败。
这或许,与从一开始他就让北路军主帅被换成了策棱有关,而注定那一场大败不会再出现。
但无论如何,他在监国期间,不停嘱托要防备噶尔丹策零用间,也确实让两路大军的将领,都在事后认为:他们能避免败于噶尔丹策零之手,与他这位四阿哥善于微操的关系很大!
而且,就连雍正还有弘历的对手——噶尔丹策零等,也这么认为。
西北的大胜,让整个八旗集团,避免出现了历史上那种家家戴孝的悲惨情况。
许多八旗家庭,反而因为这次西北立功受赏而欣喜若狂。
即便!
有的八旗家庭有子弟阵亡,但也没有过于悲痛。
一是自家子弟是为胜利而死,那就意味着希望还在,光荣还在;
二是厚重的抚恤金与立功退恩,让他们不用担心家中子弟阵亡带来经济上的太大的压力。
前面说过,八旗集团本质上是一军事组织。
军事组织最认可的能力,其实不是内政能力、文化能力,而是军事能力。
抢掠起家的他们,骨子里认可的,还是谁能让他们靠暴力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靠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来让他们的财富增加。
所以,这次大胜,让他们才算是真正认可了新政,认可了雍正,对雍正的一些政策,包括停止剃发易服以及废除贱籍和让他们种地这些很难让他们理解的政策而予以了认可。
没错!
大多数八旗子弟的思维逻辑也没那么复杂,民族意识也没那么强烈。
他们只知道,谁能带他们打胜仗,谁就肯定是圣主明君。
然后,这次西北大胜也让汉兵和蒙古兵都跟着对大清朝廷有了更强的向心力。
毕竟,这次他们很多也都立了功。
没有出现历史上那种汉将被冤枉,背黑锅,进而被处斩的情况。
也没有出现历史上蒙古诸王公因为清廷战略预判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整个喀尔喀被准噶尔一直劫掠到雍正十一年的情况。
这自然,能让各族都能变得更团结。
弘历对于这种历史结果还是很满意的,且知道,这会让他将来当皇帝时有一个更好的政治基础。
何况,他还在这一期间,以监国的身份,直接负责对西北准噶尔用兵的事。
这无疑,真的会给他将来在西北用兵,减少很多阻力。
而弘历也没想到,他会在雍正朝的监国期间,彻底改变对准战争的结局!
但事后,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为此信心大增。
“四爷,据主子身边的人说,奉旨去西北犒军的弘春,在主子面前提了一些不利于四爷您的话。”
但弘历也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他刚教完长子永琳如何操作火器后,李玉就走来向他汇报了一件事。
现在,雍正身边一些人会主动给他传递一些消息。
这不是弘历自己发展的,而是这些人在为自己的将来主动做出的选择。
而弘历听后皱起眉头来,问道:“他都提了些什么话?”
“说是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位不如直接让你来做,尤其是西北军中。”
李玉回道。
弘历听后眉头拧得更紧,且把火铳递给了李玉,而在一张紫檀木圈椅上坐了下来,一张阴沉的脸正对着火盆,脸色也就显得越发的红。
他不由得心想,这弘春脑子是浆糊吗?
尽管,西北大军里那些粗莽的武夫,肯定会因为他这次表现太出色,而有些不恰当的言论,但他弘春也完全可以说的含蓄些的!
毕竟,连雍正身边的太监宫女都知道,在不得罪主子雍正的同时,也别得罪他这位很可能成为将来主子的人。
“汗阿玛什么态度?”
弘历突然沉声问道。
“没有什么态度,只说知道了。”
李玉一直没敢一言,只在弘历问他后,才回答起来。
弘历点了点头,接着就让李玉退了下去。
且说,弘春这里,正入了胤禟之子弘晸的席,而说起了这事:“不是我不知道含蓄,是我可不敢在四伯这样的主子面前撒谎!”
弘晸笑着给弘春倒了酒:“理解!只是如此看来,四伯也要猜忌弘历,就像当年汗玛法猜忌二伯一样了。”
“功高震主,在所难免!”
弘春喝了一口酒,带着些幸灾乐祸的神色。
接着,弘春又道:“我当时这么说的时候,四伯就变了脸色,所以你且瞧着吧,接下来四伯必然打压他弘历!”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谁敢挑头像当年王掞一样,挑头请明立太子,那说不定,弘历就会跟八叔一样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