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采纳了褚遂良的建议,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调整。
随着时间推移,褚遂良在新岗位上逐渐站稳脚跟。
他公正严明的作风赢得了不少赞誉,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特别是那些想通过关系走后门的官员,对他恨得牙痒痒。
一天,一位三品大员的侄子求见,希望能在铨选中得到照顾。
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朝廷选官,自有法度。若因私情破坏规矩,日后如何服众?”
那人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后就在朝中散布谣言,说褚遂良刚愎自用,不把同僚放在眼里。
这些话传到李治耳中,皇帝特意召见褚遂良:“朕听说你最近得罪了不少人?”
褚遂良坦然道:
“臣执掌吏部,若不能秉公办事,就是辜负陛下信任。
至于流言蜚语,臣问心无愧,并不在意。”
李治看着眼前这位老臣,心中既敬佩又感动:
“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朕的福气。你只管放手去做,一切有朕撑腰。”
就这样,褚遂良在吏部尚书兼宰相的位置上,一干就是数年。
他以自己的正直和才干,为永徽年间的政治清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他与李治之间的君臣相知,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每当有人提起永徽之治,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铁面无私的宰相。
他的名字在人们口中传颂,他的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商州这个地方自然也不例外,当这个消息传到李孟姜的耳朵里时,她不禁为自己的弟弟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孟姜深知弟弟的为人,他一直都是一个正直、公正的人。
如今他能够在朝堂上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并且以铁面无私的态度治理国家,这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最好证明。
李孟姜相信,弟弟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
而这一切,也正如同历史的轨迹一般,稳步向前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