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交给谁都无所谓,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快。
宗预的情况不容乐观。
必须要快一些才行。
想到这里,樊建便开口说道:
“非是我不信将军,只是此事不同别事。”
“须从快从急,不敢有片刻耽搁。”
杜预一拱手道:
“在下行军打仗之时,虽未有过卧冰踏雪之举,但也知道何为兵贵神速。”
“交给我,太常尽管放心!”
樊建闻言不再多说什么:
“我这就往宫中请旨,让太子赐予你几匹好马。”
“请将军务必把这个消息尽快呈送陛下!”
樊建再次匆匆出门,没一会儿就带回来十几匹好马。
这些马是历次战争的缴获,刘谌收集了一些送往成都。
用作赏赐和紧急时候的通讯之用,今日正是这些战马发挥作用的时候。
得了战马,杜预也不废话,带上一些干粮就和护卫一起出发了。
出了成都后,杜预和两个护卫就没有再从马上下来过。
一路上不停的换着坐骑往汉中赶去,吃喝睡觉全在马上。
硬是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汉中。
到了汉中后,陆晏得知杜预的来历后,同样大吃一惊。
宗预在大汉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赶紧就安排船只沿汉水往天水赶去。
又过了两天时间,满脸疲惫的杜预终于到达冀县。
此时的冀县同样也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这里的的人们要远比成都的人来的更开心。
因为大汉不能取胜的话,他们还可以逃回汉中,逃回益州。
而本乡本土的这些人所面临的就是更加严酷的剥削。
到那时,除了造反和等死,估计也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
而此时的刘谌却在行宫内和众人商议迁都的事。
面对刘谌想要迁都回长安的打算,在场的众人却纷纷发表了反对的意见。
原因无他,太过于匆忙了。
虽说此前刘谌在誓师北伐的时候 ,就已经把长安当做国都,成都作为陪都。
可实际情况是,北伐三年以来,尽管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
尽管皇帝都已经远在天水。
但成都依然是大汉目前唯一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是其余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多的人都在成都生活,那么多的机构都在成都运转。
骤然迁都,必然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在场的人都觉得迁都这些事需要一段时间缓冲,给人们留出来一些能够反应的时间。
最起码也要等朝廷一应机构慢慢的转移到长安,再说迁都的事情。
但在这件事上,刘谌却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态度。
这个都,必须立刻迁!
“成都虽为目前大汉政治中心。”
“但是从北伐开始,定都长安的时候,朕就已经在给所有人时间了。”
“没看到这些年做生意的人已经渐渐的从成都转移到了天水。”
“朕甚至连第二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一一委派到陇西做官。”
“若是还有人看不懂朕的打算,不能提前做好规划。”
“那就说明他们自己没有眼光。”
“况且钟会此前在安定所带贼兵,以及武功守军大部分都是士族私兵。”
“说明朕这些年在成都对益州士族的所作所为,关中士族必然一清二楚。”
“打下长安的速度太快,是朕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也不敢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关中士族的底蕴,绝非益州那些小门小户所能比拟的。”
“他们是有左右一个王朝走向的能力的。”
“若是朕不往长安坐镇,他们必然会起一些别的心思。”
“若是朕坐镇长安,却又不宣布迁都长安,别说是那些人了。”
“就是国中的自己人,其中的一部分也会起一些别的心思。”
“只有迁都长安,才能稳定关中人心,才能让一些宵小心里不敢有别的念想。”
“这个都,朕非迁不可!”
刘谌可太知道什么叫迟则生变了,历史上多少人都是因为在关键选择的时候迟疑不定,错失良机,最终被对手翻盘。
刘谌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听到刘谌的这一番剖析,几人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陛下,即便是要迁都,是不是也要等大将军传回来消息再说?”
廖化说出了一番老成持重之言。
因为姜维此时还没来得及将石苞已经投降的消息传回来。
大家对于现在东线战况并不明了。
迁都长安是件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