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姐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探春神色凝重,“我听说有人在太太面前说,姐姐与宝玉太过亲密,有损闺誉。还说你...意图攀附宝玉,以求终身之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黛玉心中一痛,面上却平静:“谢谢三妹妹告知。可知是谁说的?”
探春犹豫片刻,低声道:“似乎是姨太太那边的人,但...也有人看到宝姐姐常去太太房里。”
黛玉了然。薛姨妈一家寄居贾府,自然希望宝钗能嫁给宝玉。而王夫人也更喜欢端庄稳重的宝钗,而非病弱孤高的她。
“我明白了。”黛玉轻声道。
探春握住她的手,“林姐姐,府里人事复杂,你千万当心。有些人表面和气,背地里...”她没说完,但眼神说明了一切。
黛玉反握住她的手,“谢谢你,三妹妹。”
探春走后,黛玉独自坐在窗前,看着院中几竿翠竹在风中摇曳。她想起小时候父亲的话:“玉儿,你要记住,世上最难防的是软刀子杀人。”
如今她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没有明刀明枪,只有流言蜚语、暗中刁难,一步步将她逼向绝境。
几日后,贾府传来消息:元春娘娘染恙,宣贾母、王夫人等明日进宫探视。王夫人忙得团团转,吩咐各房准备进贡的礼物。
黛玉强撑病体,亲手绣了一幅观音像,精细绝伦,可见用心之深。贾母见了十分欢喜,当着众人的面夸赞道:“还是玉儿有心,这针线活越发精进了。”
王夫人淡淡接话:“果然是好手艺。只是我恍惚记得,老太太寿辰时,林丫头推说身子不好,只送了一幅字?”
现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黛玉平静回答:“舅母记得不差。那时确实病着,怕针线活粗糙,亵渎了老太太,故而只敢献字。”
贾母拍拍她的手,“都好,字也好,绣活也好,都是你的心意。”
但黛玉看到王夫人眼中一闪而过的冷光。
当晚,王夫人召袭人问话,详细询问黛玉近日的饮食起居。袭人如实汇报,最后忍不住说:“林姑娘近日似乎格外留意府中人事,常让紫鹃打听事情。”
王夫人眼神一凛,“打听什么?”
“无非是些闲话...”袭人吞吞吐吐,“好像有人在查药材的事...”
王夫人沉默良久,挥手让袭人退下。次日,她进宫探望元春,特意留下与娘娘说了好一会私话。
没人知道她们谈了什么,但从此后,宫中对黛玉的关心明显增多,时常有太医前来诊视,送来的药材也都是上等的。贾母对此十分欣慰,以为是元春娘娘的恩典。
只有黛玉感到不安。她发现来的太医总是详细记录她的病情,甚至问及她父母的死因。有次她假装睡着,听见太医对王夫人说:“...确是痼疾,与林如海一般无二...恐难寿永...”
王夫人叹息道:“真是可怜了这孩子...我们只能尽心罢了。”
黛玉心中警铃大作。她想起父亲病重时,也是来了几位京城名医,用药后病情反而加重。母亲生前曾怀疑有人下毒,但苦无证据。
如今相似的情景重现,黛玉不得不警醒。她开始暗中将太医开的药倒掉,只吃自己信任的郎中开的方子。身体状况果然有所好转。
然而这一切没能逃过王夫人的眼睛。一日,她突然来到潇湘馆,正撞见紫鹃在倒药。
“这是做什么?”王夫人厉声问。
紫鹃吓得魂飞魄散,扑通跪地,“回、回太太,这药...这药凉了,我去热热...”
王夫人冷笑一声,“好个伶俐的丫头!来人,带下去好好问问!”
黛玉急忙从内室出来,“舅母恕罪!是我不肯吃那药,与紫鹃无关。”
王夫人目光锐利地看向她,“为何不肯吃药?莫非是怀疑什么?”
黛玉镇定回答:“舅母多心了。只是那药太苦,我实在难以下咽。”
王夫人盯着她看了良久,忽然笑道:“既如此,我让人加些冰糖便是。你的身子要紧,可不能任性。”说着亲自监督黛玉服下汤药。
黛玉无奈,只得喝下。当夜便发起高烧,呕血不止。贾府连夜请太医,折腾到天明才稍见好转。
贾母得知后,将王夫人叫去训话:“我知道你不喜黛玉,但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若她有个三长两短,外人如何看我们贾家?”
王夫人垂首道:“媳妇知错了。只是林丫头实在多疑,不肯好好吃药,我也是着急。”
贾母叹气道:“她毕竟是敏姑奶奶的女儿,你若做得太过,我在九泉之下也无颜见女儿啊!”
王夫人心中一震,低头称是。
自此,王夫人明面上对黛玉和气了许多,但暗中的监视更加严密。黛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被困住了,进退无路。
这日,湘云来看她,见黛玉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