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老周求见。\"身后传来亲卫的通报。
老周佝偻着背,手中捧着一本烧焦的书卷——那是《闽矿勘舆志》的残本。\"千户,\"老周的声音哽咽,\"汞液已渗入地下暗河,按磁黄铁矿的分布,不出半月就会流到下游的村落。\"他翻开书卷,烧焦的页面上依稀可见\"汞毒为祸,生灵涂炭\"的字样。
陆远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明日起,将矿洞方圆十里划为禁区,设立界碑警示百姓。所有受污染的土壤深挖三丈,用石灰、硫磺与磁黄铁矿混合填埋。至于下游村落...\"他闭上眼,仿佛看到了村民们因汞中毒而扭曲的面容,\"派人去告知,让他们暂时搬迁,就说...就说此地将有瘴气肆虐。\"
老周叹息着摇头:\"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啊,千户。汞毒难除,就算迁走百姓,这片土地...也再难恢复生机了。\"
陆远望向银矿方向,那里仍有零星的火光,那是士兵们在焚烧倭寇的尸体。硝石与汞混合的火焰,将夜空映照得如同地狱。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陆远今日种下的恶果,便用余生来偿还。从明日起,召集天下能人异士,务必找出治理汞毒之法。\"
此后的日子里,银矿周边竖起了刻满警示语的界碑,巡逻的士兵日夜监视着禁区。陆远将自己关在书房,与老周及各地赶来的工匠们研究治理汞毒的方法。他们尝试过用磁黄铁矿吸附汞液,用石灰中和毒性,却都收效甚微。
一年后,下游村落开始出现\"汞颤症\"患者。他们的骨骼变得如同玻璃般脆弱,轻微的震动就能导致骨折;皮肤布满鳞片状的斑块,每一次颤抖都伴随着细碎的骨裂声。陆远看着那些痛苦的百姓,心中满是愧疚。他散尽家财,建立医馆,却只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无法根治。
十年过去,银矿周边已成一片荒芜。曾经肥沃的农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毒地,溪流干涸,只剩下银色的汞渍。陆远的青丝已染成白发,他仍在坚持研究汞毒的治理方法。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来到矿洞前,看着那些凝固的汞溪,想起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想起自己为了守护秘密而做出的选择。
\"或许,从点燃硝石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输了。\"陆远抚摸着手中斑驳的银山罗盘,喃喃自语。月光下,罗盘的密文仍在缓缓流转,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关于守护与代价的故事,而那片被汞毒侵蚀的土地,也将永远铭记这场惨烈的生态灾难,以及一个将领在历史长河中,为了责任与使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银蚀
万历二十九年冬,福建银矿脚下的白鹭村笼罩在一层不安的阴云中。村头老槐树下,王老汉蹲在溪边洗着菜篮,浑浊的眼睛盯着水面泛起的银色泡沫。这些天来,原本清澈的溪水总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水面上漂浮的泡沫像撒了层细碎的银粉,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阿爹,牛又在抽搐了!\"儿子虎娃的惊呼声从草棚传来。王老汉心头一紧,扔下菜篮就往家跑。只见自家的老黄牛四肢僵直地倒在地上,原本棕黄的皮毛下,一条条银色纹路正蚯蚓般蠕动,牛眼凸出,嘴角不断涌出白沫。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围在王老汉家院子里,看着奄奄一息的黄牛,脸上满是惊恐。\"这莫不是中了邪?\"有人小声嘀咕。\"前些日子矿洞那边不是打了仗吗?\"另一个声音带着颤音,\"听逃回来的矿工说,硝石和汞液炸得满天都是...\"
陆远得知消息时,正在矿洞深处监督工匠填埋受污染的土壤。手中的银山罗盘微微发烫,指针不受控地摆动,仿佛在呼应地下深处肆虐的汞毒。他脸色阴沉如水,立即带着一队士兵赶往白鹭村。
村口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溪边横七竖八躺着死去的家禽,羽毛下都泛着诡异的银色。几个村民围在一口井旁,正用木桶打捞着什么——井水里竟凝结着一块块银色的物质,像是凝固的汞珠。
\"大人,救救我们!\"见到陆远,王老汉扑通一声跪下,\"自打三天前溪水变了颜色,村里的牲畜就开始发病。现在...现在连人都...\"他的声音哽咽,指向不远处的一间茅屋。
茅屋中传来痛苦的呻吟。陆远快步走进去,屋内弥漫着刺鼻的腥甜气息。床上躺着个年轻渔夫,正是王老汉的女婿阿明。曾经健壮的汉子此刻瘦得脱了形,皮肤呈现出金属般的灰白色,每一次颤抖都伴随着细碎的骨裂声。他的右臂扭曲成不自然的角度,骨骼在皮肤下凸起,像是随时都会刺破皮肤。
\"大夫说...说这是从未见过的怪病。\"阿明的妻子秀娘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