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798

大明锦衣卫798(19/21)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天启三年,北方传来消息,有人利用书中记载的汞合金技术,私自炼制违禁兵器。宋应星得知后,不顾年迈体弱,立即启程北上。临行前,他将《天工善恶鉴》的原稿交给阿雅。

    \"此书虽已流传,但人心复杂,总有人妄图曲解其中之意。\"宋应星望着阿雅,目光中满是期许,\"若有一日,技术再次沦为恶人的工具,你要让世人知道,真正的天工之道,在于守护生命,而非制造杀戮。\"

    在北方的工坊里,宋应星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本应用于民生的汞合金,被制成了能释放剧毒的暗器。他没有愤怒,只是安静地翻开《天工善恶鉴》,对着那些工匠讲述德兴银场的故事,讲述兰医集团的覆灭,讲述每一项技术背后的责任。

    \"你们看这朱砂字。\"宋应星指着扉页,\"工者,心之器也。当你们在锻造兵器时,可曾想过,这些利器会伤害多少无辜之人?\"他的话如重锤,敲在每个工匠的心头。最终,那些违禁兵器被当众销毁,参与炼制的工匠们发誓,从此只用技术造福百姓。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但即便在这样的动荡年代,《天工善恶鉴》依然被工匠们小心守护着。阿雅带着天工坊的众人,在乱世中坚持培育胭脂虫,改良净化技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书中的理念。

    一日,一群士兵闯入安澜港,要求天工坊为他们炼制毒箭。阿雅站在汞银镜前,身后是捧着《天工善恶鉴》的工匠们。\"要我们炼制凶器,除非踏过我们的尸体。\"她的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

    士兵们举起了武器,却在看到镜面深处的赤色蕈类标本时,犹豫了。那道封印的邪恶,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慑着每个人的心灵。最终,士兵们放下武器,默默离去。

    岁月流转,《天工善恶鉴》代代相传。书页间的朱砂字迹虽已褪色,但其中的警示却愈发清晰。在后世的工匠心中,这本书不仅是工艺的指南,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出人心的善恶。

    而在德兴银场旧址,胭脂虫养殖场依然生机勃勃。每到月圆之夜,老人们仍会给孩子们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矿洞深处若有若无的齿轮转动声,与天工坊传来的净化钟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一曲永恒的警示之歌。宋应星的夙愿,终于在岁月的长河中,化作了照亮天工之道的不灭光芒。

    汞镜长歌

    崇祯十五年的暮春,安澜港的木棉开得炽烈。三桅商船\"云锦号\"缓缓靠岸,年轻的见习水手阿洛攥着缆绳,目光被岸边那座飞檐斗拱的建筑吸引。朱漆门楣上\"天工坊\"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檐角悬挂的胭脂虫风铃随风轻响,飘来若有若无的绯色光影。

    \"别看了,那是个藏着妖怪故事的地方。\"老舵工王伯拍了拍他的肩膀,\"听说百年前,这里的镜子能照出人心的鬼祟。\"

    阿洛心里一颤。他想起行船时老水手们讲的传说:兰医集团用活人炼制汞银,赤色蕈类会吃人,还有位白发先生手持刻满符文的陶釜,在血雾中与邪物作战。此刻望着工坊紧闭的雕花木门,他突然觉得那些荒诞故事里,藏着某种沉甸甸的真实。

    子夜时分,阿洛被一阵奇异的嗡鸣惊醒。月光透过舷窗,在甲板上投下银白的光斑。他鬼使神差地爬起来,循着声音走向天工坊。胭脂虫风铃突然集体狂响,绯色光芒将周遭照得如同白昼,工坊的门竟吱呀一声缓缓打开。

    穿过种满仙人掌的庭院,阿洛在正厅中央看到了那面传说中的汞银镜。镜面足有两人高,边缘雕刻着祝铅姑族的朱砂图腾与十字架残痕,而在镜面深处,一块赤色蕈类标本被永恒封印,菌褶间的银灰色结晶泛着冷冽的光。

    \"当一种技术开始吞噬生命,无论它披着怎样华丽的外衣,都是文明的毒药。\"

    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阿洛浑身血液几乎凝固。转身只见一位白发老者负手而立,道袍上的汞银丝线在月光下流转,手中握着的分馏陶釜刻满奇异符文——分明与传说中宋应星的模样分毫不差!

    \"您...您是...\"阿洛声音发颤。

    老者微微一笑,指尖轻触汞银镜面,赤色蕈类标本顿时泛起涟漪:\"我不过是个讲故事的人。\"他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时空传来,\"来,看看这个故事。\"

    镜面突然云雾翻涌,映出德兴银场的血色黄昏。阿洛惊恐地看到,赤色蕈类如潮水般吞没村庄,村民们胸口凸起银色齿轮,眼神空洞地啃食着菌类。而年轻的宋应星与阿雅在毒雾中浴血奋战,分馏陶釜的净化之光与祝铅姑族的血咒交织成网。

    \"兰医集团以为,用技术掌控人心就能统治世界。\&q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