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惊云的铁钩勾着淬火槽走来时,正撞见隼人失手打翻硼砂罐。白色粉末洒在通红的钢坯上,瞬间腾起刺鼻的白烟。\"八嘎!\"和泉铁舟的锻冶刀重重砸在砧上,\"你以为锻造是儿戏?每一粒硼砂都关乎金属的魂魄!\"
少年扑通跪地,鲛鱼皮刀鞘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师父,我只是想......\"话音未落,苏小蛮已蹲下身,磁石校准器的指针突然剧烈震颤。\"等等!\"她拈起沾着硼砂的钢坯,\"裴大哥,你看这反应——硼砂与和钢的结合,竟能让金属在高温下更具韧性!\"
裴惊云的铁钩划过钢坯表面,冰裂纹路在钩尖下悄然蔓延。他翻开《火龙经》残章,\"过刚易折,过柔则废\"的朱砂字迹在暑气中晕染开来。和泉铁舟眯起眼睛,忽然想起家乡古窑烧制天目盏时,意外混入草木灰反而造就绝美釉色的往事。
当夜,火器局的锻炉燃起异火。苏小蛮将调配的硼砂溶液浇在和钢上,和泉铁舟的月山锻冶刀起落如飞,七十二道折叠在蓝火中化作流动的星河。裴惊云手持温度计守在淬火池边,当钢坯温度达到八百三十度的刹那,安德烈修士突然扯住他的衣袖:\"快看!磁石校准器的反应!\"
磁石表面泛起细密的水珠,竟与和钢表面的蓝火形成诡异的呼应。苏小蛮的指尖微微发麻,她想起威尼斯商人讲述的\"感应说\"——万物之间皆有隐秘的联系。此刻,东方的阴阳调和之道与西方的物质交感理论,在这团跳动的火焰中悄然共鸣。
然而,当第一支用改良和钢锻造的枪管试射时,意外发生了。子弹在出膛瞬间炸裂,强大的气浪掀翻了三丈外的防护盾。和泉铁舟冲过去捡起变形的枪管,苍老的手突然剧烈颤抖:\"不可能......七十二道折叠锻打,连日本刀都能削铁如泥......\"
\"是硼砂配比!\"苏小蛮的磁石校准器在残骸上划过,指针疯狂摆动,\"高温下产生的韧性,反而让金属在急速膨胀时失去了弹性!\"她的声音被锻炉的轰鸣吞没,裴惊云却看得真切——少女藏在袖中的右手,缠着浸透血迹的布条,正是方才被气浪灼伤的痕迹。
暴雨在子夜倾盆而至。裴惊云在工坊后的竹林找到苏小蛮时,少女正跪在泥水里反复敲打一块废铁。\"刚柔相济......\"她的声音混着雨声,\"我试过增加硼砂比例,也试过减少折叠次数,可每次都是......\"
铁钩轻轻按住她颤抖的手。裴惊云展开被雨水浸湿的《火龙经》,残章上的字迹模糊却依然清晰:\"刚非坚硬,柔非绵软,阴阳流转处,方见真章。\"他忽然想起祖父说过的话:最好的匠人,要学会倾听金属的声音。
\"和泉先生的七十二道折叠,藏着让金属'记忆'的秘密。\"裴惊云的铁钩指向雨中的锻炉,\"而硼砂,能赋予它新的灵性。或许我们不该执着于比例,而是......\"
\"而是让它们对话!\"苏小蛮突然起身,马尾辫上的水珠甩在裴惊云脸上。她冲向工坊,磁石校准器在暴雨中划出幽蓝的光轨。和泉铁舟望着少女的背影,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月山窑,看着天目盏在窑变中诞生的震撼。
接下来的十日,火器局弥漫着奇异的气息。苏小蛮将磁石嵌入锻打模具,让磁场引导金属的流动;和泉铁舟调整折叠节奏,在硼砂融化的瞬间注入独特的锤击韵律;裴惊云则守在淬火池边,用《火龙经》的理论校准每一度温差。当新制的枪管终于成型,它的表面竟浮现出流动的云纹,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
最终试射定在辰时三刻。苏小蛮握着改良后的折叠铳,磁石校准器在枪托处微微发烫。裴惊云的铁钩搭在她肩上,和泉铁舟与隼人站在百步之外,鲛鱼皮刀鞘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放!\"
枪声响起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子弹划破晨雾,准确命中五里外的靶心。更惊人的是,折叠铳的铰链开合时,竟发出清越的鸣响,宛如古琴泛音——那是金属在历经千锤百炼后,终于找到的完美共振频率。
和泉铁舟老泪纵横,将月山锻冶刀郑重递给苏小蛮:\"这把刀,以后该由懂得倾听金属的人执掌。\"少年隼人翻开鲛鱼皮册,最新一页写着:\"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初七,刚柔之道,终成神器。\"
而在火器局深处,裴惊云将新得的感悟补入《火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