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699

大明锦衣卫699(11/13)

琵琶声,紧接着是密集的羯鼓、急促的笳声,《十面埋伏》的旋律如金戈铁马,与倭寇的声波展开激烈碰撞。

    赵莽站在城头,看着特制的声波干扰弹在空中炸开。混合着硫磺的松香粉末形成音障,将入侵的声波切割得支离破碎。可不等他松口气,西侧城墙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倭寇启用了备用频率,高硫铁浇筑的地基正在共振中融化!

    \"启动第二道防线!\"他扯着嗓子嘶吼,指向城根下排列整齐的木质编钟车。工匠们奋力转动轮盘,十二组编钟同时奏响,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中编织成网。当784hz的声波撞上地底的共振源,地面突然裂开蛛网状的缝隙,几枚哑弹破土而出,却在半空被声波震成齑粉。

    然而,更可怕的危机接踵而至。倭寇的战船突然升起黑帆,甲板上推出数十架巨大的\"震天雷\"——那是用南洋铁树打造的巨型声波发射器,每个炮管都刻着狰狞的鬼脸图腾。随着一声怪叫,震天雷喷出幽蓝色的火焰,声波频率瞬间提升到1000hz以上。

    城墙在高频声波中发出悲鸣,砖石纷纷剥落。赵莽感觉耳膜生疼,鲜血顺着耳道流下。他突然想起朱载堉《乐律全书》中的记载:\"音之极,可通阴阳\",当即抓起律管,吹奏出一段从未有人试过的超高音。尖锐的声波与震天雷的轰鸣相撞,在空中爆出刺目的蓝光。

    \"大人!火药库方向有异动!\"陈铁牛的喊声被音爆声淹没。赵莽转头望去,只见储存声波干扰弹的库房正在剧烈摇晃——倭寇不知何时在附近埋下了次级共振装置!他来不及多想,纵身跳下城墙,在雪地上翻滚着接近库房,从怀中掏出最后一枚中和器埋入地基。

    中和器发出的声波与地底的共振源激烈对冲,库房的墙体出现无数裂纹,却终究没有倒塌。赵莽瘫坐在雪地里,看着自己满手的鲜血,突然想起三年前白鹭洲海战的场景。那时的敌人明火执仗,而此刻的战争,却在肉眼不可见的声波中展开。

    黎明的曙光刺破云层时,双方的声波战仍在继续。赵莽望着城头挂着的十二面铜锣,突然有了主意。他让人将铜锣全部取下,在表面刻上不同的音律纹路,又将哑弹中提取的高硫铁熔成细粉,撒在锣面。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铜锣上,奇妙的现象发生了——高硫铁在阳光下自动产生微弱共振,与铜锣的音色完美融合。

    \"把这些'音雷锣'挂在城墙四角!\"他的声音嘶哑却坚定,\"让阳光成为我们的武器!\"随着铜锣被依次敲响,不同频率的声波借着日光扩散开来,形成一道天然的音障。倭寇的震天雷在这道屏障前逐渐失去威力,巨型炮管开始出现裂纹。

    最终的决战在正午时分到来。赵莽亲自敲响最大的一面音雷锣,1320hz的声波与其他铜锣的音色产生奇妙的共鸣,形成一个巨大的音场。倭寇的战船在音场中剧烈摇晃,震天雷接连炸膛,士兵们耳鼻出血,纷纷跳入海中。

    当最后一艘敌船沉入海底时,雁门关的城墙上响起了胜利的号角。赵莽摸着还在微微震颤的音雷锣,看着满地的哑弹残骸,突然明白这场战争教会他的真谛:真正的攻防,不在坚城利炮,而在对万物规律的洞悉与驾驭。

    夕阳西下,雁门关的城砖重新染上血色。赵莽站在修复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的群山。他知道,这场声波之战虽然暂时胜利,但只要人性中的贪婪不灭,类似的阴谋便永远不会绝迹。怀中的验音槌还在发烫,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任何威胁靠近大明的山河半步。

    金声裂穹

    雁门关的箭楼在暴雪中剧烈摇晃,赵莽的披风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宛如一面燃烧的战旗。他望着漫山遍野涌动的倭奴,铠甲缝隙里渗进的雪水早已冻成冰碴,却不及眼底翻涌的寒意。三日前发现的致命哑弹隐患,此刻竟成了敌人最阴毒的攻城利器——那些深埋城墙根基的高硫铁铸弹,正等待着特定频率的声波将关城化作人间炼狱。

    \"传令下去,把所有编钟搬到城头!\"赵莽猛地扯下染血的束发带,散开的长发在风雪中狂舞,\"用金属共振,给这些杂种来个瓮中捉鳖!\"他的嘶吼震得了望塔上的铜铃嗡嗡作响,陈铁牛望着主将眼底跳动的火焰,突然想起三年前白鹭洲海战,那个单枪匹马炸敌船的年轻百户。

    十二架青铜编钟在冰面上拖出刺耳声响,钟体表面的饕餮纹结满冰霜,却掩不住将士们掌心的汗渍。赵莽亲自校准每一枚钟的音高,木槌敲击在\"蕤宾\"钟上,494hz的声波如实质般扩散,地底传来细微的震颤。他抓起验音槌贴紧城墙,砖石缝隙渗出的青灰色黏液正在诡异蠕动——那是高硫铁加速氧化的征兆。

    \"准备反制声波!\"赵莽将律管叼在口中,竹管吹出的气流与编钟共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